5月29日,复旦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公布了2023年6月复旦碳价指数结果。此次发布会讲座的特邀嘉宾系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业务创新部副部长聂利彬先生,聂先生介绍了蓬勃发展的氢能产业,并对全球首个氢燃料车碳减排方法学进行解读。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0放_交-易=网 t an pa ifa ng . c om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氢能被誉为终极的清洁能源,在能源、交通、工业等多领域具有显著的减排效应。欧洲、日本等众多经济体大力发展绿氢,积极推动氢气国际贸易,我国也不例外。2022年3月,我国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了氢能作为国家未来能源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位,系统部署了氢能在交通、建筑、工业等领域的重点任务和研发进度,并明确指出到2035年可再生能源制氢在终端能源消费中比重明显提高,形成氢能多元化应用生态。氢能成为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载体,我国氢能产业发展迎来窗口期。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根据制氢过程中碳排放量的不同,可以将制取的氢气分为灰氢、蓝氢和绿氢三种。化石原料(包括煤炭、天然气等)以及工业副产品(焦炉煤气、氯碱化工、轻烃利用等)为原料制取的氢气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碳排放,因此被称为“灰氢”,这类制备方式是目前技术最成熟的制氢路线,也是成本最低,最为普遍和主流的制氢路线;另外的一种常见的制取方法为在灰氢制取的过程中辅以碳捕捉技术有效减少制氢过程中的碳排放,这种方式所得到的氢为“蓝氢”,但涉及成本问题;最后一种制氢的常见路线是利用清洁能源采用电解水的方式制备得到的“绿氢”,以这种方法制氢不会产生任何碳排放,是未来理想的制氢方式,但目前绿氢制取的技术不如化石燃料制氢成熟,且成本较高,仍存在着较大的发展空间。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 制氢排放强度(kgCO2/kg H2):网电制氢(32)>煤制氢(20)>天然气制氢(10)>煤制氢+碳捕集(2)>天然气制氢+碳捕集(1))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 o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