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碳市场迈上进阶之路
“‘双碳’目标下,过去一年我国气候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全国政协委员、普华永道
会计师事务所中国及亚太区主席赵柏基说。
数据显示,作为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
碳排放交易体系,全国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去年完成了第二个
履约周期:全年共运行50周(242个交易日),碳排放配额年度成交量5088.95万吨,年度成交额28.14亿元,成交均价为45.61元/吨。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累计成交量2.30亿吨,累计成交额104.75亿元。
接下来,该如何进一步完善全国碳市场机制?今年全国两会上,众多代表委员都把目光聚焦于此,为碳市场的进阶建言献策。
赵柏基在《关于探索中国特色低碳发展路径的提案》中建议,应加快建设统一透明的碳排放管理体系。“目前全球碳排放减排缺口依然很大。”他告诉记者,未来碳排放管理体系应完善碳信息强制披露、核算制度和鉴证制度,尽快形成统一的碳信息披露框架,构建公正透明的碳排放信息管理体系,“这其中,尤为重要的是逐步加强重点行业强制性
碳披露义务,并为碳排放数据引入第三方鉴证制度”。
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黄震则针对碳市场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
CCER)交易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建议加快重启我国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他说,具体包括尽快修订出台《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确立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的交易登记和交易规则等基本制度和参与各方权责以及统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建设。
黄震表示,应利用当下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建立符合市场需求的CCER
方法学体系,“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遥感卫星等新技术都需要。有了完备的CCER减排量的统计和监测方法,才能建立统一有效的交易市场和交易规则,让这一‘指挥棒’发挥真正的作用”。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