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进步是确保我国碳达峰
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的关键,在我国
绿色转型过程中,新技术新工艺在应用初期往往产生
绿色溢价,而过高的绿色溢价在没有合理的成本补偿机制下会阻碍技术的创新。作为生产企业,节能降碳投资固然能通过降低产品能源消耗带来能源成本的节约,但在投资回收期内,产品的单位成本必将增加,产品的竞争力将受到一定的削弱。如何将碳价值化,为
碳排放赋予合理的
价格,扩大减排增益激励企业家的减排行为一直是业界研究的重点。
目前我国主要通过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来构建直接碳定价机制。纳入碳排放权
交易系统的企业可以通过交易盈余
碳配额获得成本补偿。现阶段,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只纳入电力行业,处于逐步完善阶段。2022年,全国
碳市场累计交易量为5088.9万吨,累计交易额为28.1亿元,相对于纳入
碳市场2000多家企业40亿吨的总排放量,从交易量和交易金额上看,市场活跃度不足,对企业的激励不足,这主要是由于现阶段碳排放配额主要以免费的形式发放给企业,碳价值被削弱。未来短时期内全国
碳交易市场也仅会纳入其他行业重点排放企业,虽然抓住了碳排放量的大头,但从企业数量上看,参考我国约有1.6万家重点用能企业,碳市场覆盖范围有限。
市场对低碳产品的需求与低碳产品的有效供给并未真正联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能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企业绿色升级改造额外的碳价增益,激发企业对绿色技术的需求。但从产品角度出发,市场对于低碳产品的需求并未有效传导到供给侧,导致企业产品的低碳属性并未被完全价值化。
近年来,随着全球绿色转型成为共识,国内外很多企业都在积极打造零碳供应链。在欧美纷纷出台碳关税的背景下,外贸出口企业对于低碳上游产品的需求激增。而企业打造零碳供应链并未有统一的标准,对原材料的碳排放信息的获取也没有合理的途径。数据库的意义在于,以海量产品的单位产品碳排放数据为核心,打通了需求和供给端的碳信息壁垒。需求端能通过数据库了解上游同类型原材料的不同单位碳排放量数据,选取碳性价比高的供应商。一旦低碳产品的需求加大,供给端绿色溢价得到有效补偿,将进一步促进绿色低碳的投资。而产品的“低碳属性”由成本的一部分转化为竞争力的一部分,构建了产品的低碳价值链。
对于企业而言,数据库给企业降碳提供了对标数据参考,一旦低碳价值成为产品竞争力的一部分,企业间围绕“绿色”的竞争将会加剧,市场绿色竞争效应将促进企业对能源和资源使用效率的改进和低碳技术的应用。行业内先进的绿色技术、经验方法将迅速得到推广。对于政府而言,可以更好的了解行业整体碳排放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关标准和措施,引导产能的优化和落后产能的淘汰。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