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道新机遇:碳管理、碳规划和低碳品牌建设
困难很多,但拨开荆棘,四川发展数字碳中和依旧大有可为。
本地需求少,那就满足异地客户的需求。多家做低碳信息化产品的四川企业都告诉36氪,目前,他们四川本土的业务仍较少,客户基本来自山西、河北等重工业发达地,或者上海、深圳等沿海发达的地区。
这可能跟行业刚刚起步、市场供给不足而需求暴增有较大关系。以碳管理行业为例,邓恒表示,现阶段市场仍处于导入期,大部分公司对碳市场没有深入理解,对于行业壁垒、商业模式、业务竞争现状均不太了解,短时间内也难以招聘到专业的技术和商务人才开展相关工作,因此,需要大量的市场和客户教育工作,才能顺利开展业务。这个时候,具备碳市场基本认知和细分领域knowhow(技术诀窍)的企业会比较吃香。
大数金科就是一个典型例子。2020年3月份以后,大数金科才从工业软件领域切入碳管理赛道,业务增长速度很快,仅一年多的时间,碳管理业务销售额就从零达到了2000多万元。大数金科CEO孙强解释了原因:“对以前做工业互联网的数字科技公司而言,转到数字碳中和领域是相对较容易的,因为整个平台底层的架构和数字化转型平台没什么区别,只是多了一套管理碳的流程。”
创意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能源业务中心总监董慧云也表示,正是基于公司此前的能源业务,他们对各类能源数据的熟悉程度较高,对各类能源数据可形成的数据模型积累较多,更有经验做能源数据可挖掘的数据价值的识别与判断,也因此在2020年以后开展双碳数字化业务时比较顺利。
但也有人认为,现在碳管理赛道跟风者众多,不如找到更细分的领域淘金,比如低碳品牌建设和近零碳园区规划SaaS工具。
这两者目前都属于入局者较少、但有需求的小众赛道。以近零碳园区规划SaaS工具为例,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能源消费智能化研究所所长高浪表示,这类业务集成度高、流程强耦合的系列化工具国内较为缺乏,已知仅他们和浙江1家公司推出了相关产品。此外,他们的产品在今年10月刚上线,就在两个月内收到了不下5家其他政府客户的业务需求。
该领域的市场机遇也有数据可供佐证。《零碳园区综合解决方案——从园区入手打造“碳中和”示范》白皮书调研初步估算,“零碳园区”将为国家“双碳”目标贡献至少15%的减排量,并带来约30万亿的投资。
“除了碳见,研究所还推出了碳规、碳测等系列化工具,可以服务零碳园区从前期规划、项目落地到后期管理的全流程业务。”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能源消费智能化研究所所长高浪说。
与近零碳园区规划SaaS工具类似,在碳管理赛道吸引走了大部分火力的情况下,目前低碳品牌建设这个赛道也少有人问津。碳智库CEO邓恒告诉36氪,目前公司为客户提供网站搭建、新媒体及宣传物料设计、低碳业务线梳理、低碳品牌活动运营等服务,瞄准的客户群体是想要对外拓展的碳圈技术公司,或是想要跨界进入碳圈业务的企业,或是进入碳圈学习的个人,主要还是落点于碳圈内外的“破圈”。
这是因为一方面,随着人们对碳中和概念的不断深入,拥有低碳品牌形象的企业将获取更多用户的好感,另一方面,许多大品牌提出的碳中和压力,将直接影响背后供应商是否能拿到订单,除了企业内部的碳管理和碳排放数据披露,还应对外在业内树立低碳形象,争取更多合作伙伴。
结语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