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四川碳中和往事:从点“碳”成金,到开启数字化新篇

文章来源:36氪谭伊妮2022-12-21 11:55

碳中和的数字化新篇

 
躺在“金山”上挣钱固然舒坦,但“金山”再好,也有山穷水尽的时候。
 
以水能为例,四川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差不多1.4亿千瓦,但有些受生态环保、经济性等问题限制无法开发,实际技术可开发量为1.2亿千瓦,目前剩下可以经济开发的大约还有两三千万千瓦。
 
此外,水能、风能、光伏等新能源发电方式本身的不稳定性,也为四川通往碳中和的掘金之路蒙上了一层阴影,今年8月发生的高温限电事件就是最好的佐证。
 
小洞不补,大洞难堵。还有什么方法能在解决以上问题的同时,加速推进双碳目标的实现?去年9月,在四川成都举办的首届数字碳中和高峰论坛给出了铿锵有力的回答:数字化。
 
这一观点并非无的放矢,同为时代下的大势所趋,碳中和与数字化本就相辅相成,结合起来更能事半功倍。此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邬贺铨给出的一组数字表明,信息技术能帮助减少全球碳排放的15%到40%。
 
具体到实践上,中国信通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史德年指出,有以下四个方向:一是利用数字技术获取企业内部涉“碳”的各种信息,把“碳”管起来,摸清碳家底、规范碳核算;二是通过数字化助力研发设计,从源头减少碳排放;三是通过数字化技术助力生产制造,从过程减少碳排放;四是通过数字化助力运营服务,整体上节本增效提质。
 
碳中和自是不必多言,事实上,数字化也是四川的长板。根据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公布的数据,2021年四川的数字经济规模突破1.9万亿元,居全国第九,同比增速连续5年位列全国前五。此外,四川的产业数字化程度也不断加深,2021年全省新增上云企业超9万家、全省累计超29万家,全省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79.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2个百分点。
 
基础决定下限,但拥有诸多优势的四川并未松懈,而是早早就在碳中和的数字化领域展开了探索。据《碳中和时代》作者汪军回忆,2012年他进入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下称“四川环交所”)后,就开始参与碳惠天府的课题研究,14、15年左右就大致完成了方案,到2016年时所里就上线了自主开发完成的碳交易系统
 
2016年,汪军离开四川环交所,但所里有关碳中和数字化的尝试并未停止。三年后,四川环交所上线了自主研发的全国首个碳中和平台——“点点”碳中和平台系统。2021年5月,“碳惠天府”绿色公益平台微信及小程序正式上线,现已有超100万人注册使用,碳减排场景超过52万人次参与,碳减排量累计突破64吨。
 
除了四川环交所,不少四川企业在数字碳中和方面也有所布局,比如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从2020年11月份整合科研力量开展碳排放全路径监测与减排减碳技术研究,目前已推出自主研发的首个“电碳”监测模型、覆盖省市两级、融合源网荷三个维度的“电碳”数据分析模型等产品。
 
正如硬币有正反两面,四川发展数字碳中和也并非一片坦途,而是布满了不少荆棘。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能源消费智能化研究所所长高浪告诉36氪,相对而言,四川很多企业对于节能减排的需求没有重工企业所在区域和沿海地区那么迫切,碳管理、碳咨询等数字化业务需求较少。
 
汪军补充道,这是因为对碳减排和碳交易有迫切需求的无非是高耗能企业和头部企业,这两者四川都较少。
 
头部企业少意味着龙头带动效应弱。汪军以杭州为例指出,在蚂蚁、阿里等头部企业的带动下,上下游企业为了拿到订单被迫进行碳管理和碳减排,从而倒逼整个地区数字碳中和的发展,但四川起到类似作用的企业很少,只有天齐锂业、新希望等几家企业。
 
“要想发展碳相关的信息化产业,政策或者说头部企业的带头作用非常重要。”汪军感慨。
 
此外,市场需求少还将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迭代速度和企业的竞争力。碳智库CEO邓恒表示,由于企业和客户分隔两地,很多时候企业并不能快速及时地响应客户最新的需求和反馈,将会导致四川低碳信息化产品形态迭代和模式创新相对慢一些。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