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发争论的碳中和广告
尽管碳抵消项目存在种种争议,依然有很多企业依赖碳抵消来实现净零排放目标。2022年初,德国智库新气候研究所(NewClimate Institute)和研究机构碳市场观察(Carbon Market Watch)发布报告,对包含亚马逊、宜家、雀巢等在内的25家知名企业的碳中和行动进行分析,发现其中19家称将通过“碳抵消”实现净零承诺。报告还指出,上述公司关于碳抵消使用的信息披露不够充分,没有一家公司的公开信息足以充分支撑它们当前的碳抵消声明。
在诸多碳抵消项目中,森林碳汇尤其受到一些有意以碳中和承诺提升公司环保形象的企业的欢迎。Ecosystem Marketplace的数据显示,林业和土地利用类碳抵消占2021年交易量的46%,REDD+ 仍然是该类别交易中最主要的项目类型(65%)。
在林业碳汇的购买者中,不乏英国石油公司、壳牌、道达尔、必和必拓等传统化石能源巨头。例如,在2019年到2021年期间,壳牌启动了3亿美元的林业项目。英国石油公司在2020年12月收购了美国最大的森林
碳补偿交易开发商Finite Carbon的多数股权,在全球6个国家中建立了林业碳汇项目。法国道达尔能源将于未来10年,在刚果共和国巴泰凯高原种植4万公顷的森林。这些化石能源巨头,也都是前文提到的卡廷岸项目与阿苏尔山项目的买家。
基于碳抵消机制,一些油气公司推出了“碳中和驾驶”的概念,指顾客在加油时,可以多支付一些费用,或者选择稍微贵一点的燃料,抵消开燃油车所产生的碳排放,这些额外的资金将会投入到森林保护项目中。此外,一些油气公司还以“碳中和”为噱头来销售化石燃料,比如最近常常出现的碳中和液化天然气(LNG)。天然气在开采、运输、贮存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泄漏,只要使用必然会造成温室气体排放,而所谓的“碳中和LNG”,即通过购买像是卡廷岸和阿苏尔山项目这样的碳信用额度,来抵消这类LNG从生产到运输再到燃烧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2022年3月初,就有15家日本企业成立了“碳中和LNG买家联盟”,以进一步提高这种LNG产品的市场接受度和交易量。由于碳抵消项目的实际减排量充满变数,油气巨头们口中的“碳中和”可能并未真正实现。
国际社会对这样的宣传显然并不买账。碳市场观察的吉尔斯·杜弗拉纳 (Gilles Dufrasne) 表示:“我认为将化石燃料宣传为‘碳中和’是非常具有误导性的。化石燃料的燃烧并不能与植树和保护森林相提并论,化石燃料燃烧消耗的是长期稳定储存的碳,而森林碳汇十分不稳定——没人知道它能存在多久。”
2021年,荷兰广告监管机构裁定壳牌石油公司的 “碳中和驾驶”宣传具有误导性。监管机构认为,壳牌公司无法基于测量数据证明,化石燃料的排放量和森林碳汇的抵消量具有可比性;进一步说,其无法证明顾客对每升燃油多付一欧分,即可保证消除化石燃料的使用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无独有偶,英国广告监管机构近期也对汇丰银行(HSBC)去年在格拉斯哥气候大会期间投放的一系列广告发出了禁令,因为广告中只凸显了其在植树等项目上的投资,却没有提及该金融机构为化石燃料项目提供的融资以及这类融资有可能导致的碳排放剧增。这种表达不仅片面,还忽视了企业真正应该采取的减排行动。
利用公众心目中“植树即环保”的刻板印象,通过购买低廉的碳信用来抵消自身排放,再对此进行大量宣传,无疑模糊了碳中和倡议的真正目的,即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尽管各国监管机构否决了企业借助碳抵消手段进行过度宣传的正当性,却没能从根本上消除这些自我标榜的行为。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