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企业低碳“漂绿” 需建立统一的ESG评价标准
海财经观察员:数字城市、智慧城市是我们经常听到的概念,德勤中国在第二届消博会发布了《打造可持续的超级智能城市》报告,能否介绍一下什么是“超级智能城市”?
林珏:智慧城市、智能城市并不是一个新话题。德勤今年提出的“超级智能城市”建设视角将更多放在与“以人为本”、“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相关的议题上。可持续城市将由智慧城市转变升级成为“超级智能城市”。
简单来说,“超级智能城市”不再仅仅是透过先进技术与数据融合实现城市智能化,而是把可持续发展、可再生能源、ESG等一系列低碳行为、低碳概念结合在一起,去建设高效、和谐、人文、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海财经观察员:正如您所说,当前可持续发展议题受到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海南在推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方面应该如何发力?
林珏:近年来,海南省也从多方面积极努力推进区域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省利用生态环境、清洁能源等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不遗余力地探索着独具海南区域特色的“双碳”之路,在节能降碳、精准治污、环境保护、生态安全等方面多措并举,努力实现“打造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先行区”的重要战略目标。
在我看来,区域可持续发展可以通过基础设施绿色升级来推动实现。当前,基础设施呈现排放量大、持续期长的特征,对
碳排放具有极强的“锁定”效应,导致剩余
碳排放空间进一步缩紧。因此,基础设施零碳转型可大大降低区域碳排放,助力区域可持续发展。
落实到具体项目建设的融资实施层面,如果说基础设施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绿色金融则是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多样化的绿色金融工具将助力基础设施各领域 的“双碳”建设,包括地方政府专项债券、PPP、股权投资、资产证券化等多种方式。其中,作为绿色金融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绿色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融资关注度不断提升、需求日益增长,能源项目、生态环保项目、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将成为未来绿色融资新方向。
此外,7月18日,住建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明确了我国城乡建设
碳减排目标和路径。推动绿色投融资规划与实施,实现城乡建设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已成趋势。除了应对传统的城市碳排放,城乡建设领域实现碳达峰也日益受到关注,这也将是未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海财经观察员:如您所说,海南正不遗余力地探索着独具海南区域特色的“双碳”之路,园区碳中和成为必然趋势,但零碳园区建设依然面临诸多挑战。那么海南在打造零碳园区方面该如何发力?
林珏:随着国家提出的碳中和目标逐渐明确,以及欧盟等区域对进口产品
碳管理要求更趋严格,海南自贸港推进零碳园区建设、低碳城市建设变得越来越迫切。
打造零碳园区,新建园区、新社区要从设计开始就进行全生命周期的零碳园区规划,这是最主动也是最有可能实现的。
目前,从实际情况看海南很多企业还没有足够的资金去做脱碳,但我们不妨在新一批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打造更多的零碳园区、零碳社区,把能源、建筑、交通全部做到绿色低碳,那么在这些园区、社区内的企业自然而然可以享受到可再生能源、绿色低碳的水资源等低碳、零碳服务,引导企业走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海财经观察员:“双碳”战略背景下,企业ESG治理可谓正当时。当下,ESG日益成为企业共识,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在二级市场上,发布ESG相关独立报告的A股上市公司数量逐年增加,在2021年达1130家。但不可否认的是,有些企业会把ESG当成背书工具或募资手段,您认为如何防止企业这种刻意“漂绿”的行为?
林珏:与发达国家成熟的ESG体系相比,我国在ESG投资规模、标准建设、信息披露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对于监管者而言,预防或减少“漂绿”行为,首先要建立统一的ESG评价标准,规范ESG信息披露制度。在统一的标准下,各方可以比较、可以对话,而这个标准的建立一定要基于国际化的基础。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ESG中的G(治理)比E(环境)和S(社会)更重要,G既包括政府治理,也包括企业自我治理,所以抓住G,才能保证E和S。
撰稿:海财经研究院研究员 郭静瑜
编辑:海财经研究院研究员 符容菁
审核:洪佳佳 文达
摄像:吴兴财
剪辑:陈永娴
视觉:吴善河
监制:王雍
联合出品:海财经 新海南客户端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