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排更伤筋动骨
首先为什么说这是一条看起来更复杂的路径?
“减少碳排放”意味着降低化石能源的使用。就拿我们刚说的那份国务院签发的文件来讲,它提出到2025年,全国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要降低到80%左右;到2030年,降到75%左右,而到了2060年,也就是实现碳中和以后,这个比重要降低到20%以下。
抛开这些数据层面的面纱,降低石化能源的使用到底意味着什么?
我拿排放量最多的煤炭来举个例子,我国每年烧的煤高达40亿吨。这些煤用在了哪?有三分之二用在了基础制造业,也就是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等行业。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教授有一个概括,我觉得特别准确。他说我国的这种能源消费结构,叫“生产型的能源消费结构”。在这种结构下做减排,难度非常大,因为涉及的都是支柱型产业。它们要变,那对国民经济、就业,还有基础设施来说,可就是巨大的挑战。
不仅如此。这种“生产型的能源消费结构”背后还绑定了巨量的资产。像火电厂、钢铁厂这些企业,都是依靠银行贷款来获得融资的。它们借的钱,可能需要10年、20年才能还清。如果这些企业的经营受到影响,那可能会造成大量的资产闲置和资产浪费,再通俗一点理解,可能有大量的贷款还不上。
而如果以“增加碳吸收”为主,这些风险就会小很多。“增加碳吸收”主要包括两件事,第一件通俗讲就是种树,因为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碳;第二件叫“技术固碳”,就是用人工的方法捕捉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然后把它再次利用,或者存储起来。
不论是种树,还是技术固碳,都不牵扯对已有产业的颠覆性改造,更不会造成巨大的金融风险,所以说看起来这是个更简单的路,而我国选的那条则更复杂,难度也更大。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 o 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