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长期持续的明确赛道
经纬创投向虎嗅分析,减碳趋势不仅仅在中国出现,放眼世界也均是潮流,全球消费者都会增强对可持续产品的需求。
未来会有数十万家企业也会主动或被动的开展碳管理和碳信息披露。沃尔玛已经强制要求所有供应商披露相关碳信息了,港交所和纳斯达克也在强制上市公司披露ESG数据和碳中和规划,为了获得更高的ESG评级,上市公司需要实时监测企业的ESG数据变化,而碳中和是关键影响因子。
单就碳信息披露而言,市场规模可能会很快达到百亿元左右。但碳排放所涉及的计算需要根据不同行业需求进行调整与优化,因此,稀缺的产业数据是重中之重,需要借助行业的 know-how 和实际项目操作经验来完善模型场景。
上升到更庞大的
碳交易市场,全球现有21个
碳交易体系投入运行,最为成熟的是欧盟碳交易市场,年交易规模90多亿吨,交易额约2000亿欧元,中国碳交易市场的交易额预计可达5000亿元,金融机构的业务机会非常可观。
从投资的角度,经纬创投表示,中国企业碳管理需求的爆发性增长是可预见的,并且会是一个长期持续的明确赛道。
碳管理SaaS服务商碳阻迹向虎嗅描述了第三方机构为企业服务的步骤:以互联网公司为例,认定完核算边界后,第一步是确定碳排放源,比如员工差旅、办公用电等;第二步制定基础数据清单,与内部ESG行政部门开展收集工作;然后根据国内外碳核算
方法学,通过软件建立计算模型,得到具象的碳排放结果,最后,形成国际国内认可的标准报告和企业减碳策略。
碳阻迹还表示,消费产业会是未来重点关注的市场。像大型化妆品公司如果要做面膜的碳足迹,就会让上游原料商都参与进来,再像苹果宣布2030年旗下所有产品碳中和,意味着它所有的零件商也要碳中和。还包括大型餐厅,像红烧肉、水煮鱼、鱼香肉丝,几大菜系的排放量我们都算过。
这其实也是消费行业的一个特点,C端市场可以通过销量来倒逼企业为了提升业绩主动做好这些事,品牌方再利用产业链中的强势话语权带动供应商。
而且,消费品企业还可以带动消费者。如果快餐饮品店都不再配塑料吸管,汉堡三明治也用植物肉做馅儿,这些都会让消费者有感知。
但很多消费制造型公司自身数据开放程度还比较低,碳阻迹呼吁,政策层面推动碳排放信息的透明化对于建立碳管理的行业标尺很有必要。
可以看到,碳数据作为整个碳管理的底层基础,扮演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角色。碳核算就是把量化做扎实,在每个区域、组织和产品的入口处,为碳管理摸清底。
值得思索的是,在向双碳目标迈进的过程中,几乎大多数行业都会被纳入全国碳核算体系。为了后期统计简便,前期不可避免会有很多繁琐反复的工作,甚至还可能延伸出产业链的特殊问题。要处理完成这项长线工作,从职能分配上,企业主们或许应提早考虑内部组织的新增调整和技能培训。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