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达峰目标下的“药方”
碳达峰目标下,不同类型的城市该怎么办?
对于已经达峰或处于平台期的城市,王金南建议,建立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下降)行动方案,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10年下降约30-60%;开展能源消耗-碳排放-大气污染物排放-空气质量综合评估,定量评估中长期碳排放路径与空气质量协同关系;建立中长期碳达峰和碳中和途径的技术方案以及相应的成本效益分析。
而对于未达峰的城市,王金南也建议这些城市明确达峰目标(峰值和达峰年),建立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建议尽量提前达峰”,并开展二氧化碳达峰和空气质量达标“双达”战略,评估中长期碳排放路径与空气质量协同关系等。
“传统工业转型期城市和低碳潜力型城市,是决定我国能否实现2030年碳达峰行动的关键。”王灿说,传统工业转型期城市有89个,排放占比为37.8%;低碳潜力型城市有101个,排放占比为23.7%,这两类城市都面临着较大的转型挑战。
蔚蓝低碳地图资料来源:公众环境研究中心
对于上述五类城市,王灿开出的“药方”是:对于人口流失、经济下行压力大的城市,在进行碳达峰规划与实施时,应重点协调低碳发展与经济增长、就业的关系;对于依赖传统工业,处于产业结构转型期的城市,应积极运用低碳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
而对于资源依赖且面临一定增长困境的城市,应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构建多元化的产业体系;对于供给侧改革卓有成效、产业结构低碳转型进度领先的城市,应建设新型碳达峰示范区,引导消费侧低碳转型;对于经济增长迅速且产业结构还未形成重工业路径依赖的城市,应规划建立低碳产业体系,发展创新型
绿色经济。
“应该对碳达峰有一个清楚的认知。碳达峰是一个自然过程,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碳达峰是必然的、可期的。”上述讨论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潘家华表示,碳达峰不是攀高峰,不是争空间、摸高峰,而是要削峰、压峰、拉低峰位,以便走向净零碳。“实现碳达峰不应瞎折腾,谨防误导,实现零碳能源没有捷径”。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