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气候变化 中国一直在行动
9月23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例行记者会上回答相关问题时强调: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大力推动
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认真履行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化学品等领域国际环境条约义务,取得显著成效。
汪文斌介绍,截至2019年底,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降低48.1%,已超额完成2030年森林
碳汇目标。中国通过切实行动为全球气候环境治理持续作出积极贡献。
2016年11月,中国国务院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印发《“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方案》提出,要从低碳引领能源革命、打造低碳产业体系、推动城镇化低碳发展、加快区域低碳发展、建设和运行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加强低碳科技创新、强化基础能力支撑和广泛开展国际合作等8个方面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方案》明确,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年下降18%,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控排力度进一步加大。碳汇能力显著增强。应对气候变化法律法规体系初步建立,低碳
试点示范不断深化,公众低碳意识明显提升。
去年11月27日,中国生态环境部发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9年度报告》显示,经初步核算,2018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4.0%,比2005年累计下降45.8%,相当于减排52.6亿吨二氧化碳。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说,这个数据表明,中国已经提前达到了“2020年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的承诺,基本扭转了温室气体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
他还表示,“十四五”期间,继续采取措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积极稳妥地支持和鼓励部分地方和重点行业结合自身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开展达峰行动,制定明确的达峰目标、路线图和落实方案。继续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率作为一个指标。
全球减缓气候变化的行动将既给中国未来发展带来很大压力,但也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机遇。技术创新是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增长的核心手段,也是中国建立可持续能源体系的关键。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也将成为推动能源等领域技术创新的重要驱动力。当前,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形势下,我国要积极适应国际形势发展,将减缓气候变化对策纳入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与规划之中,促进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