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汇林 王军纯:新冠疫情及碳中和

文章来源:中国碳汇林王军纯2020-12-02 07:47

疫情与全球气候变暖的关系

 
几十年前,科学家就预测过这个问题,近年来也不断有人呼吁提醒。我们看下面几篇文章。第一篇是网友奇妙的万千世界于2019年11月9日在网上发布的一篇文章《北极冰川融化导致生物危机,一种致命病毒被大量传播》。
文章写到,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日益增强,很多生活在南极和北极地区的动物都出现了生存危机。根据生物学家的统计,如果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不能得到改善,未来企鹅的数量将会减少百分之八十五以上。
 
在近些年来,北极地区的一些生物因为冰川不断消失,已经无法找到足够的食物来填饱肚子。从一些摄影师拍摄的照片可以看出,冰川的大量消失已经严重影响到北极熊的生存,无法找到足够的食物北极熊,甚至沦落到靠捡拾人类垃圾为生的地步。
 
覆盖在两极大陆的冰川和冰层消失的同时,生活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生物也开始融合。在冰川融化之前,生活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北极生物被厚厚的冰层阻隔,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基因系统,相互之间都缺乏抵御对方疾病的抗体。而冰川的消失,让这些生活在不同区域,携带有不同疾病的海洋生物相遇,直接导致了一些致命疾病的传播。
 
最新研究表明,由于气候变化导致北极冰川融化速度正在加剧,一种致命病毒在动物间相互传播,这种病毒正在清除海豹,海獭和海狮。
 
近年来北极地区的海豹因PDV病毒大量死亡,根据生物学家的研究发现,PDV病毒的出现和传播,同全球气候变暖成正比关系。也就是说,正是因为全球气候变暖,才导致了PDV病毒的大量传播,致使数以万计的海豹丢掉性命。生物学家研究发现,PDV病毒原产于北大西洋地区,在历史上曾经多次爆发。
 
而在2003年之后,北太平洋地区的海豹开始出现迁徙,一些北大西洋的海豹和其他哺乳动物,通过破碎的冰层来到了北太平洋地区,导致PDV病毒开始在北太平洋地区传播。病毒的杀伤力丝毫不亚于任何一场自然灾害,它能够在短期内造成动物大量死亡,而且影响动物数十年的时间。
 
动物本身在进化的过程中,都会对一些当地的病毒产生专门的抗体,然而当外来病毒入侵时,因为本地动物没有抗体,往往会导致动物大量的死亡。
 
在中世纪时期,源于亚洲地区的鼠疫传到了欧洲,随后欧洲地区四分之一的人都被杀死,由此可见外来病毒的可怕。据了解PDV病毒目前还没有开始大规模爆发,但生物学家同样没有想到相应的补救措施,而冰川却在加剧融化中……
 
另外一篇为网友燕山小春秋于2019年7月19日发布的《南极大陆冰川融化,将释放神秘古老病毒?全球变暖带来的空前危机》。文章写到:
 
南极,冰封大陆。南极冰盖也是地球奇观之一,这几千万年前形成的大陆,不仅储存了全球95%以上的永久性冰川、72%以上的淡水资源,而且还像一部无字天书,深藏着许多极其宝贵的自然科学信息。
 
这里不但最纯洁、最美丽,而且,也最冷酷、最神秘莫测。
 
在南极东方站北部有一个大冰川,这个冰川厚度达4200米。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在这个冰川下面,居然还存在着一个神秘的湖泊。
 
早年间,俄罗斯科学家企图进入冰下湖。可是,当钻头打到距冰下湖泊,大约还有130米时,俄罗斯人停止了钻探。
 
因为他们担心在钻探过程中,会使现代微生物,污染这个已封存数个世纪的湖泊;另外一个最大的担心,是害怕藏在冰下湖中的古老病毒“窜”上地面,导致新的传染病流行,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这并不是杞人忧天,各国科学家们,先后在南极深度冰层中,发现过具有生命形式的细菌、病毒和真菌类微生物。
 
这些生物,有可能是地球上最有生命力的有机体,因为,她们都生存在3000多米深的冰层里。
 
虽然这些生命物质,会有助于我们了解南极冰层深处的生态环境,但是,从另外一方面考虑,就是这些生命物质,能否被人类“驯化”。
 
近十几年来,人们都非常关心南极冰川融化问题,担心冰川溶解,会引发全球海平面上升。而实际上,真正要担心的,是这些休眠在南极冰层中的病毒。
 
因为在南极渺无边际的冰川里,深深冻结的,不单单是水,和生命力旺盛的细菌和病毒,还有无数矿物质、浮游生物、各个地质年代的动物尸体,或者植物残枝。
 
这些病毒眼下被关在南极冰川下的“保险柜”里,一旦被打开,没有人知道会有什么东西跑出来。
 
更没有人知道,一旦环境和温度条件许可,它们再次活跃、繁殖和传播,会发生什么变异,会导致什么后果……
 
在新型病毒面前,人类的认知总是落伍于现实
 
时间回到2020年。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com
 
新冠疫情正在肆虐全球。截止2020年12月1日全球212个国家和地区存在确诊,累计确诊6351万例,累计死亡147万;其中美国累计确诊1388万例,死亡27.4万。近期日新增40-60万例之间。
 
目前普遍发现冷链成为主要传播途径。据新民晚报2020年11月27日《冷链成为疫情防控新挑战,多国认识不充分,中国如何防范物“传”人?》文章报道:
 
冷链带来的挑战再次揭示一个道理,疫情防控需要全世界齐心协力。
 
中国多地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近日检测出新冠病毒,为及时阻断疫情传播风险,中国积极采取行动:海关总署陆续暂停多国多家企业冷链产品进口,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印发《进口冷链食品预防性全面消毒工作方案》,要求在进口冷链食品首次与境内人员接触前实施预防性全面消毒处理。
 
虽然冷链安全被中国视为疫情防控新挑战,但世界多国认识尚不够充分,甚至出现个别歪曲中国检测进口食品意图的言论。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回应:“在全球疫情形势仍然严峻的情况下,中国政府主管部门本着生命至上理念,着眼于切实维护人民身体健康,对进口食品采取了有关检测措施,这是完全必要、合理和正当的。”
 
对病毒零容忍 中国迅速行动
 
北京推出“冷链食品追溯平台”,顾客可扫码追溯冷链食品来源。
 
为有效防范疫情输入,全国海关进一步加大进口冷链食品检疫力度,目前已与有冷链食品输华贸易的全部109个国家主管部门进行沟通和磋商,累计抽查50个国家140家进口冷链食品生产企业,对查出问题的22家企业采取暂停或撤销注册资格等措施,并对有员工感染的20个国家99家企业采取暂停产品进口的措施,其中82家企业是在出现疫情后自主暂停对华出口。
 
对于中国的举措,厄瓜多尔和德国是为数不多作出回应的国家。
 
7月3日,中国海关从厄瓜多尔三家公司生产的冻南美白虾外包装上检测出新冠病毒。中国海关总署对这三家企业暂停在华注册资格,暂停产品进口,并对暂扣货物采取退货、销毁等处理措施。
 
对此,厄瓜多尔政府表示已同中国政府举行了至少四次会谈,保证将履行必要程序,确保出口到国际市场的产品安全性。
 
不同于厄瓜多尔,德国的反应是立即否认关于感染源的说法。
 
11月8日,天津海联冷库一名工人确诊感染新冠病毒,查证发现一批从德国不来梅进口的冷冻猪肘外包装核酸检测呈弱阳性。第二天,德国联邦农业部就回应称,天津的疫情不太可能是德国猪肘造成的,因为根据德国掌握的情况,尚未发现有因食用或接触沾染新冠病毒的肉类及肉制品而被感染的先例。24日,天津疾控中心通报,海联冷库感染来源为北美猪头。
 
这似乎是一个缩影: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对进口食品进行全面检测的国家之一,但冷链食品安全并未在全球范围得到足够关注。
 
不仅如此,对于中国采取的相关措施,一些西方国家还投来质疑的目光,不仅认为中国多此一举,还谴责中国扰乱国际贸易秩序。
 
有欧洲官员称,出口商需要更多有关中国检测方法和结果的信息。但事实上,在中国多地关于冷链食品外包装检测出病毒的通报中,都列出非常详细的时间、地点、患者基本信息和活动轨迹,甚至还包括涉及商品数量、所属公司等信息。
 
面对恶意揣测和无端指责,中国立刻作出回应。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表示,中国的行为是完全必要、合理和正当的。海关总署进出口食品安全局局长毕克新指出,对进口冷链食品开展核酸检测是预防新冠病毒传入的重要举措,符合世贸组织规定,国内法律依据充分,不影响国际正常贸易开展。
 
冷链或将成为最为脆弱环节
 
也有一些专业人士替中国说了公道话。
 
美国顶级科学家、前哈佛医学院教授哈兹尔廷在《福布斯》杂志发表题为《冷链产品会携带新冠病毒吗?有可能!》的文章指出,尽管世卫组织和美国疾控中心称食品包装引起的感染风险很低,但物传人的概率也许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低。他在文章中肯定了加大进口冷链食品监管对于中国控制疫情的积极作用,“每当出现新病例,中国就努力防疫并加强对进口食品检测”。
 
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的安德森博士指出,病毒可以在低温下存活较长时间,而冷冻设施的条件往往更利于病毒生存和传播。“这是个令人担忧的问题,生产冷链食品的工人们往往彼此距离很近,口罩在较冷的温度下也可能因为潮湿而失效。”他认为,冷链确实有可能成为全球全球疫情警报和反应网络主席费舍尔正在研究新冠病毒能在冷冻肉和冷冻三文鱼上存活多久,他没有否认冷链食品及其包装上存在新冠病毒的可能。“中国等亚洲国家之所以更有可能发现冷链食品及包装上的病毒,是因为这些国家已经基本控制住疫情,目前没有大规模感染的情况。但西方仍在和疫情作激烈的斗争,你不会在欧美等国有这样的发现,因为只有当‘零感染’超过一百天后,再发生小规模感染病例,你才可能重视它。”
 
全球齐心协力不能因噎废食
 
正如专家们所说,随着时间推移,新冠病毒可能会刷新人类认知。
 
中国是全球为数不多对冷链投入关注的国家之一,有关部门6月开始就开展对进口冷链的抽检。截至9月15日,全国24个省份报送298万份检测结果,仅在22件样品上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但病毒核酸载量较低,未能分离到活病毒。
 
10月,中国疾控中心在溯源青岛疫情时,从进口冷冻鳕鱼外包装上首次分离到活病毒。这是首次在实验室外证实,在冷链运输条件下,新冠病毒可以在物品外包装上存活较长时间,具备跨境输入的可能。
 
抗疫中最脆弱的环节。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认为,新冠病毒喜欢冷的环境,温度越低存活时间越长。冷链为新冠病毒提供了远距离传送的载体,特别是随着北半球冬季到来,病毒存活时间更长。
 
那么,是否应该对进口冷链产品“一刀切”呢?业界人士认为,就目前而言,这是因噎废食,并不现实。
 
原因在于,冷链产品风险防控已进入防疫新常态阶段。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玉鸣表示,中国需要大量进口产品弥补国内供应不足,绝不能把进口产品拒之门外。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微生物实验室主任李凤琴提醒消费者无须过度担心,注意食品卫生,做好日常防范。
 
冷链问题从来不是某一国的问题,从劳务输出,到食品加工,再到物流运输,最后到达商场冷柜,这条产业链上所有人都是命运共同体。冷链带来的挑战再次揭示一个道理,疫情防控需要全世界齐心协力。
 
那么新型冠状病毒究竟是海洋渔业还是候鸟带来的,又如此在全球爆发,都不重要了,最重要的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加剧,将来这种万年亿年的病毒随着冻土层融化和冰川的融化而释放出来,如同潘多拉盒子打开,人类是需要长期与病毒、与洪水作斗了。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