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两山”理念的科学部署思路
目前,中等发达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大约为2万—3万美元,这些国家还在持续发展,到2035年,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会提升。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突破1万美元,但人口基数大,要实现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今后GDP的年均发展速度至少应为5%-7%。在这个时代背景下,2030年之前我国要实现
碳排放达峰的承诺任重道远,要在其后30年时间内实现
碳中和的难度更大。为了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避免遭受某些西方发达国家采取的绿色低碳制裁,我国必须通过科技进步、管理进步和全面转型等措施,将
碳排放达峰和
碳中和的历史承诺与2035年基本建成美丽中国和205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十四五”时期统筹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现低碳和绿色发展的有机统一,可以采取如下部署思路。
一是提倡全社会向绿色生产和绿色生活转型,实现绿色和低碳发展,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为此,需要持续推进城乡垃圾分类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补足生态环境保护的短板和弱项,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减少面源污染,提升环境容量。
二是大力发展氢能、太阳能、风能等
新能源,稳妥推进核能发展,减少对传统化石原料的依赖,深度削减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排放。可将化石能源消耗管控、温室气体排放管控与生态保护、污染防治一起纳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内容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的指标体系中。
三是按照美丽中国建设的阶段性目标,适度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标准,将生态文明建设和污染防治、气候变化相统筹,将传统大气污染的排放管控和温室气体的排放管控相统筹,将PM2.5的削减和臭氧的排放管控相统筹,将多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管控相统筹,将污染防控和健康保护相统筹。同时,重视并减轻企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经济负担,统筹提升区域和企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绩效。此外,建议继续开展水专项、大气专项、土壤专项等领域的攻关研究,突破生态环境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为生态环境保护标准的提升夯实适应性基础。
四是打通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运行的关键堵点,形成衔接协调、运转顺畅、实施高效的生态文明文化体系、经济体系、制度体系、责任体系、安全体系,提升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综合绩效。特别是要对一些单一的改革措施予以整合和优化,巩固发展长项,补足短板领域,增强弱势方法,如对地上、地表、地下和水面、水体、河床或者海床、水体底土分设权益,实现权益的精准化保护;深化环境信用体制改革和制度衔接,强制推进生态环境责任保险和化学品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的衔接等。
五是以问题为导向,对生态文明体制和制度进行集成创新。如以实现长江大保护、黄河大保护、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长株潭一体化发展、成渝地区一体化发展的实际要求为导向,创新开展流域和区域绿色发展立法工作,推进政策和制度创新,思考建立什么样的体制,设计什么样的制度,创新什么样的机制,实施什么样的责任,对现有生态环境法律规定的一般性制度进行整合和集成创新,更好满足区域和流域绿色发展的需要。
六是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机制,建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机制,探索建立能源产业创新体系、绿色产业认证体系、气候变化融资体系等。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