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下的汽车电动化发展
中国在过去引领了世界电动车的发展,未来中国是否还能引领世界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并率先实现汽车产业的成功转型?环境和产业,将成为电动车未来发展的联合驱动力。今天与会
专家们提到,中国宣布未来就气候变化目标进行提速,力争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这个目标对交通行业意味着什么?过去一直强调中国的交通不拖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达峰目标的后腿,参考的是“2030年左右”旧有达峰目标,现在国家将达峰目标明确到“2030年前”,这对交通提出了新要求。
第一,从驱动力角度、环境角度来看,须特别考虑能源安全、资源安全。在推动电动化的发展进程中,希望中国能源进口依存度能从目前的70%提高到未来自给自足,同时能源安全能得到更有效的保障。当前涉及到的一些关键资源,无论是锂、镍、钴,对外依存度非常高。从资源安全的角度上来说,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完成。电池回收不仅仅涉及污染的问题,它也涉及到如何进一步延伸产业链、价值链,以及国家资源安全保障。
第二,有赖于中长期目标的引领,中国过去在发展电动车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中国早在2012年就提出了2012至2020年的中长期发展规划,该规划为全行业提供了发展共识,为各方共同努力奠定了引导性基础。另外,财税和非财税的政策相互配套,经济性的政策和双积分的政策、地方相关的非经济性的政策,构成了共同支持的政策组合。国家和地方也形成了一个相互支撑的局面。海南是全国第一个提出2030年禁售燃油车的省份,地方的先行先试不仅能为其他地区提供很好的借鉴,同时能助力国家未来发展目标的提速。
能源基金会目前正在筹备2021至2035年新的中长期规划,期间也参考了他国经验。近日,美国加州市提出2035年实现乘用车全面电动化、货车40%到75%电动化的目标。这对中国新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有何借鉴意义?前面提到交通的两个全面电动化,在中国制定自身目标时,可以有针对性地考虑对具体车型、地方和应用场景就全面电动化的先行先试,及早实现。
第三,从中长期目标的角度而言,基础设施非常关键,同时需解决如何适度超前发展的问题。要在2035年实现某种程度上的全面电动化,对基础设施的需求进行布局迫在眉睫。过去电动车的发展中,充电基础设施获得的空间资源有限,主要依赖于的见缝插针式的充电桩建设;未来要实现全面电动化,必须结合城市规划、土地供给,将充电基础设施一体化地纳入城市整体基础设施的布局,并行考虑电网的升级和改造。
第四,尽管新能源车发展很快,传统车依然还会占据很重要的位置。实现
节能减排、驱动未来零排放发展,要求现有排放标准以及油耗标准必须不断加严,保障有力的监管和执行到位。一方面,须避免排放和油耗在未来形成长期的锁定效应;另一方面,传统车在该方面成本的上升,必然促进电动车的竞争力的提升。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