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产业如何成为中国经济新支柱
我从遥远的西宁,带去能源基金会对这次能源中国论坛的祝贺,这也是我们第三次合作举办能源中国论坛。经过前两次宏观角度的讨论交流,这次非常可喜的是,我们进入一个具体的、非常重要的产业部门来论述能源中国。
中国提出,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
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
碳中和。
这样一个重大、宏观层面上的目标设定,将给中国和世界带来深刻的变化。整个国民经济产业部门,技术创新、资本构成、投资融资、空气质量、能源供给等诸多方面,都会发生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实现碳中和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做些什么?与今天的电动车、交通电动化的议题联系起来,我想率先得出一个结论:交通电动化对未来的贡献会更大,地位会更重要。
中国是否还需要车,要多少车?我们的一致结论是:中国还需要车,我们从千人千户的机动车拥有量看,跟发达国家相比距离还很远。但是,根据欧美国家的经验,他们在碳达峰之后,交通就变成一个主要的排放部门,即所谓的“三分天下有其一”,未来碳排放分布1/3来自工业,1/3来自建筑,1/3来自交通。
中国目前在这方面的发展阶段未达到这么高,但上升趋势明显。在此情况下,中国能不能走出一条新的发展路径?电动车找到了它的用武之地,也应运而生的。中国在电动车领域的技术上、产业上正走向世界前列。用这些技术和产业作为支撑,我们就有可能实现一种发展路径的创新:居民收入水平继续提高,GDP、家庭收入,政府财政收入都在提高,然而我们的排放没有那么高。其中,电动车的贡献非常重要。
实现长期碳中和的基本战略,要把电力系统低碳化。如果中国电力系统能够逐步低碳化,就会形成一个新的产业技术经济格局,直接用一次能源的比例将大大下降。青海省在去年上半年已经实现了
清洁能源发电量占比超过80%,针对2020年提出的目标是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要达到90%,全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要达到80%。青海的水能、风能,特别是太阳能互补,有望变成中国新的
清洁能源大省。
交通电动化在整个能源结构转化的产业链和能源链的链条里边,作用更加凸显。电动车的发展目前有一个比较好的起点,也面临一些挑战。要把它做强做大,在国民经济中发挥新支柱作用,还要解决几个问题:
首先在体制机制上,要解决市场结构和产业组织的问题。让优秀的企业、优秀的技术研发者站到市场中央来,这是最核心的一点,能够形成良性的竞争。其中,有一个激励相容的问题,要在体制机制和政策上给电动车的发展提供一个正向的刺激,让投资者和技术研发者共享利益,提高其投资积极性。
其次,就是要打破障碍和封锁,全力扩大电动车的市场规模。先从经济发达的城市地区做起,作为主力市场,然后逐渐向其他的地区去拓展。同时,也应该树立明确的目标,比如说燃油车的禁限的目标,这个目标要大大提前,要非常有力度。总而言之,要为电动车发展创造最好的营商环境。
此外,电动车将对行业带来一些影响,比如说从燃油车到电动车的转换。传统的汽车行业,燃油车行业有巨大的就业产业链。怎么转换到以电动车为主线的产业链上来?可能要涉及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工人的转岗问题,就业安置问题,新就业机会创造的问题。这个转型会形成劳动力经济学理论里所述的“就业与空位并存”。社保部门,就业部门要有针对性的来解决汽车行业转型中的就业转换的问题。
最后,关于全产业链能源的效率以及环境保护。比如,电池在使用到一定周期以后,如何梯级利用电池里边的电量这类资源,如何处置可能带来环境问题的废电池。这些问题都要未雨绸缪,提前布局。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