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两国的战略矛盾尖锐而显著,气候方面的合作,将在其中起到重要的补偿和缓冲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时殷弘接受中外对话专访认为:中美两国的战略矛盾尖锐而显著,气候方面的合作,将在其中起到重要的补偿和缓冲作用。此次APEC上习奥会谈最终可能取得的成果,将在于中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促进双向投资协定的具体拟订和初始贯彻等方面。
中外对话:据你观察,中美在气候问题上真正进行互动,从什么时候开始?
时殷弘:从小布什政府后期。中美两国当时的战略关系比现在好,中国周边的麻烦没有那么多,美国的卷入也不是那么多。另一方面,小布什政府后期,中美两国在贸易关系上争端相当多。小布什政府派能源部长来中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对中国施压。在美国国内,小布什政府对推动气候变化问题很不积极。
当时中国坚持联合国关于发展中国家“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中国承担的减排责任不能由西方来定,不能定得过于苛刻,影响中国国内发展。
中外对话:奥巴马上台后,中美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合作有什么变化?
时殷弘:奥巴马政府改变了美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的消极态度,开始积极起来。一方面,奥巴马就气候变化对美国的意义认识比较清楚;另一方面,奥巴马把它当作美国扩大实际影响、与欧盟争夺气候变化舆论权和引导权的动作。
2009年,奥巴马上台的第一年,曾经对中美关系作出一定的缓和,跟小布什相比,在气候变化等一系列问题上减轻了对中国的压力。但是,2009年奥巴马访问中国后,在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奥巴马对中国非常不满。加上其他一系列因素,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成了一个转折点。
今天中国已经迅速成为全球二氧化
碳排放量第一大国。而中国国内转变发展模式,中国政府和公众比过去更加重视应对环境整治问题。
所以,在转变发展模式的过程中,中国虽然仍然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但在国内和国际舞台上,中国采取了一系列非常积极的措施,实际加大了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力度。
这样一来,从2010年开始,特别是从2012年开始,中美在共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就有比较长足的进展。
同时,2010、2012、2013、2014年,从军事发展到网络攻击——中美两国的战略矛盾越来越突出。这种情况之下,相当显著的是,从去年开始,中美应对气候变化的合作和协商,就在整个中美关系的政治层面中变得更加重要——因为战略矛盾非常尖锐,越来越显著,越来越突出,如果不在经济、金融、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合作,两国关系会比现在还差。
由于中美两国是两个最大的排放国,再加上两国国内都有减排需要,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过程中,特别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两国的合作进展相当显著。这是两国政府应该做的。同时,鉴于中美关系在有的领域比较健康,在有的领域关系很紧张,减排问题上的合作,在两国关系整体方面意义就变得非常重大。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