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国家气象局气候变化经济学模拟联合实验室最新研究结果称,中国排放峰值有可能在2030年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出现。这一研究成果对我国未来制定减排政策、参与国际气候谈判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1月5日,该实验室在京发布了第六本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4:科学认知与政治争锋》。
绿皮书称,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表明,全球变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中国作为全球温室气体第一排放大国,
碳排放增长较快,
碳排放峰值何时到来不仅是学术界研究的前沿课题,也备受国际社会的关注。
国家气候中心助理研究员刘昌义等
专家近日从工业化、城镇化、能源、人口、消费需求五个侧面研究了我国未来碳排放路径与峰值问题。
工业部门是我国最大的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部门。对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分析与预测表明,目前我国的工业化进程总体上处于中期向后期过渡的阶段,我国高耗能、高排放的重化工业部门将于2020年前后实现产量峰值,到2025年前后可以完成工业化,进入后工业化时代。
根据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与CO2排放的经验,以及对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等影响因素的判断,经过匡算,在基准情景下,工业部门排放将缓慢增加,在2040年前后达到峰值。在低碳情景下,工业部门总排放将在2025~2030年之间达到峰值,预计排放达峰后并不会立即实现大幅减排,而是一段时期内维持这一排放水平,到2040年前后才可能实现排放量逐步下降。
刘昌义认为,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低碳情景较为符合中国现实国情,既可满足可持续发展所需,又体现了中国作为工业大国和排放大国的减排努力。
城镇化是影响我国碳排放的重要因素。我国当前正处于快速的城镇化发展阶段,城市的建设对钢铁、水泥等高耗能产品的潜在需求巨大,未来城镇化的发展对我国碳排放峰值的实现带来巨大的挑战。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