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能源革命的核心是建立现代能源体系

文章来源:求是碳交易网2014-07-19 11:50

二、中国能源革命的核心是建立现代能源体系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0放_交-易=网 t an pa ifa ng . c om

进入新世纪,我国国情发生了变化。能源问题与环境问题、发展问题交织在一起,成为制约现代化建设的瓶颈。一方面,我国长期以来依靠大量化石能源投入的发展模式日益受到资源禀赋和生态环境的约束;另一方面,作为发展中大国,我国在控制能源总量增长的同时,又必须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需求。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从能源供给结构来看,支撑我国能源消费需求的主体还是煤炭,2013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中煤炭的比重为66.2%,石油、天然气等优质化石能源比重较低,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ai fan g.com

当前我国发展所处的阶段和资源能源禀赋的具体国情,决定了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复杂性与艰巨性。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我国能源发展呈现多元重叠趋势,一是化石能源进入煤炭与油气并重的“双碳”时代;二是终端消费由一次能源更多向以电力为主的二次能源转变;三是绿色能源成为未来能源发展不可忽视的力量。这也就意味着我们需要同时进行化石能源革命、电力革命和绿色革命。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我国能源战略既要立足当前,更要考虑长远。要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建立顺应国际能源发展趋势、又满足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需求,同时符合资源能源禀赋特征的现代能源体系。这一体系应当具有结构多元化、总量紧平衡、运行高效率、系统自适应、利用可持续和开放大循环六个主要特征。要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作为长期战略,建立中国现代能源体系,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确保经济社会发展、能源消耗和生态环境保护三者实现良性互动。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三、要做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这篇大文章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推动能源消费革命,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坚决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有效落实节能优先方针,把节能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树立新的能源消费观是关键,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要更新观念,转变能源消费方式,进一步明确能源降耗就相当于能源生产的道理。能源降耗和节约工作潜力巨大,相关主体必须调整能源消费模式。政府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追求高于潜在增长率的速度,合理引导结构调整方向,激励和约束各级政府降低能耗和保护环境。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企业应摒弃盲目扩张的发展倾向,坚持以提高效率与竞争力为宗旨,企业发展要从依靠物质投入、资源消耗向依靠技术进步、管理科学、创新驱动转变,从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向兼顾经济、社会和生态责任转变。社会公众应着力改善消费模式,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消费观念,积极践行“低碳节能、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加快形成能源节约型社会。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推动能源供给革命,建立多元供给体系。努力实现绿色环保开源,兼顾传统能源清洁利用和新能源开发,形成煤、油、气、核、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供应体系。一要推动传统能源实现绿色转型。要按照“控总量、提效率、治污染、转油气”的思路,积极推进煤炭“绿化”行动,依靠市场力量和经济手段控制煤炭消费总量,进一步提高燃煤发电系统效率,科学有序发展煤化工。遵循常规气、煤层气、页岩气“三步走”,突破核心关键工程技术和设备,逐步加快本土天然气开发进程,合理开发利用传统主力油田,努力提高采收率,力争石油产量维持在2亿吨水平。积极有序发展水电。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