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重点找准绿色转型关键路径
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夯实物质基础,又需要强化制度保障,必须坚持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从“加紧”“协同”“全面”入手,区分各项任务的轻重缓急,抓住主要矛盾尽快实现突破性进展,走出一条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
促进绿色低碳产业健康发展。生产是人类影响生态环境的主要活动领域,生产领域的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生活领域的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因而也就基本决定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转型进程。绿色低碳产业是引领生产领域绿色转型的中坚力量,其健康发展将对生产领域绿色转型产生直接、积极和广泛的影响,同时也将通过提供绿色低碳消费产品、技术和公共基础设施,极大促进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对此,需以财税、金融等的优惠政策大力支持节能环保、
新能源、
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农业等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和零碳园区建设。加强对纺织、化工、钢铁等传统产业的绿色低碳改造提升,为绿色低碳产业创造市场空间。鼓励西部地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积极培育和发展人工智能、数字经济,带动“沙戈荒”
新能源基地建设。强化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发展,为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积极营造绿色低碳产业健康发展生态,特别是鼓励区域间协同发展绿色低碳产业,避免“内卷式”竞争,不断提升绿色低碳产业国际竞争力。
以积极稳妥降碳为战略重点。降碳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战略方向。一方面,降碳与减污扩绿具有高度一致性,降碳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减污,也能促进相关资源效率提升,降低经济发展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从而有利于扩绿。另一方面,降碳主要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更新节能设备来实现,积极稳妥降碳能够更直接有效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生产技术水平提升,从而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最终增强降碳减污扩绿与增长的协同效应。在强化降碳的制度保障方面,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加快建立能耗双控向
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为此,需加快推动全国
碳市场建设,将交易主体从电力企业扩大到其他碳密集型行业企业,完善全国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调控机制,探索配额有偿分配机制,建立市场稳定机制。加紧推出科学合理的碳排放核算方法和标准,并以此为基础尽快建立产品
碳足迹管理体系和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
高质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通过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来释放绿色生产力,这不仅有助于撬动大规模投资直接拉动绿色需求,而且能够通过提供大量高品质生态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潜在的绿色消费需求。为此,需加快实施重大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加快推进“三北”工程和森林、草原、河湖、湿地、海洋等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加强防汛抗旱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以高质量生态产品供给创造新消费需求,依托良好生态资源、自然景观、原生态种养业、特色生态农产品等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乡村民宿、健康养老、健康饮食等绿色经济新业态。加快构建生态产品市场交易体系,实现生态产品供需有效对接,推进生态资源和生态产品价值的有效转化,健全生态资源权益和生态产品市场交易相关机制,积极探索构建生态信用体系、生态产品资产证券化路径、生态产品线上线下交易模式等,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家园。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