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气候减缓的国土空间响应策略
王志高
能源基金会低碳城市高级项目主任
应对气候变化是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需要综合性、跨行业、跨领域的共同努力。低碳城镇化有六大关键领域,需要集成融合,突破条块壁垒。传统应对思维包括减少能源、建筑、工业、交通还有消费端的碳排放,这些领域都和国土空间密切相关,国土空间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载体,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是减碳的重要抓手和机会窗口。
首先要严格控制好国土空间建设用地规模。研究表明,建设用地和碳排放有较大关联,建设用地每增加一倍,碳排放就会增加1.7倍。城市应促进内涵式发展,强化建设用地增长控制。“十四五”期间全国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将控制在2950万亩,比“十三五”期间减少300万亩,但相比存量建设用地仍然增加了约5%。控制好国土空间建设用地规模,可从源头上促进集约化发展。
其次要控制好国土空间结构。从亩产论英雄到关注碳效,引入土地、空间碳生产力评价,倒逼产业结构优化,并保障低碳要素的发展空间需求。如可再生能源生产、输送和储存空间,低碳技术落地空间、生态空间等。其中,“双碳”战略下涌现出的新技术和解决方案,如光伏建设、
新能源电力输送廊道、大规模蓄热蓄电、长距离输热、区域级热泵采暖等,已经成为国土空间规划和城市建设不能忽视的新事物,应为这些低碳技术和用途提供用地保障。
最后还要控制国土空间形态,通过划定增长边界、公共交通导向开发、混合用地开发、小街区密路网、公共空间系统等塑造以人为本的城市形态。上海这方面做了诸多实践示范,如15分钟社区生活圈营造,改善社区公共服务网络密度,优化设施数量布局以提升可及性和便利性。黄浦江两岸公共空间实现了贯通和腹地连接,为居民提供多样化的公共活动空间,沿线约480万居民可在15分钟内步行到达滨江,大大增加了城市高品质公共空间的活力覆盖率,最重要的是在实现低碳的同时改善了“人”的生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排.放_交^易=网 t a n pa ifa ng .c 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