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提出绿色“一带一路”倡议以来,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取得哪些成绩?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
论坛开幕式主旨演讲中明确指出,要把绿色作为底色,推动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绿色投资、绿色金融,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我国提出绿色“一带一路”倡议以来,自身绿色金融发展如何,“一带一路”绿色金融发展有多大潜力,未来发展趋势如何?对此,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了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遥。
中国经济时报:我国提出绿色“一带一路”倡议以来,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取得哪些成绩?
王遥:当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拥有较为完善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的国家。绿色信贷、绿色股票、绿色基金等产品都得到了相当发展,绿色金融的国际合作也在持续推进和展开。
特别是绿色债券方面,至2019年4月15日,2019年普通贴标绿债累计发行44只,绿债金额累计708.1亿元;绿色ABS累计发行5只,绿债金额累计94.26亿元;非贴标绿债累计发行166只,绿债金额累计1674.1838亿元。
从近期绿色债券发展情况来看,众多领域实现新突破:制度建设更加完善、发行覆盖面更加广泛、国际合作更加深入、“绿色”意识普遍提升,具体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用制度保障助推绿色债券市场健康发展。2018年12月,在人民银行、证监会等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绿色债券标准委员会成立,标志着我国绿色债券自律管理协调机制落地运行。
二是发行主体和发行地域更加广泛,绿色发展意识增强。2018年,有更多的非金融企业参与发行绿色债券且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更好地实现了绿色资金对绿色项目的直接支持。此外,绿色债券发行地域进一步延伸,青海省、辽宁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实现了绿色债券发行零突破。
三是绿色资产支持证券大幅增长。绿色ABS作为一种创新型融资工具,虽然目前总体规模不大,但发展势头迅猛,为未来有持续现金回报的绿色项目提供了新的融资途径,通过盘活资产来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四是国际合作进一步深化。2018年,中国境内主体积极在国际市场发行绿色债券,发行数量实现大幅度上升,为吸引外资助力中国绿色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同时,境外主体在中国境内市场发行3只绿色熊猫债,可以助推中国债券市场的开放及多元化发展。
特别值得一提是,《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重新定义了绿色产业及其分类,为绿色债券的发展提供了重大利好。《目录》明确了绿色债券适用范围;助力市场主体提高绿色识别能力;推动金融监管部门提高监管效率;为政府出台激励措施提供“判断”绿色的基础。
我国绿色金融政策越发完善,规模逐渐增长,但也仍存在着一些阻碍绿色金融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问题,比如,绿色金融标准尚未统一,产品创新能力不足、种类较为单一,外部激励措施不到位,政策支持和法治建设仍需完善,ESG投资理念意识有待提高等。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