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供给能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怎样体现满足生态环境需要这一宗旨和目的?如何发挥环保作用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报记者与专家进行了对话。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对话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副所长李佐军
采访人:本报记者刘蔚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排.放_交^易=网 t a n pa ifa ng .c om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满足公众生态环境需要有哪些关系?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良好生态环境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评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准。
中国环境报:“十三五”规划纲要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指引和重要内容,提出“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供给能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要”。生态环境需要首次与物质文化需要并列,对此您怎么理解?您认为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怎样体现满足生态环境需要这一宗旨和目的?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_交^易=网 tan pa i fa ng . c om
李佐军:把生态环境需要与物质文化需要并列,是因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社会的发展、环境污染压力的加大,人们对好环境的需求越来越大。环境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甚至健康,因此,良好生态环境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评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准。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 o m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要提高生产率,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和生态环境需要。因此,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必须将环境质量的好坏纳入到评价考核体系当中。包括地方政府、企业,以及每个人的考核评价,都要将其对环境所做的贡献纳入到考核体系之中。这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制度设计,尤其是干部考核体制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另一个问题就是,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怎样将环境因素纳入到产业发展中去,作为重要的投入要素之一来考虑产业结构的调整。这也涉及到制度设计问题,比如提高环境标准,通过环境产品交易机制的设计优化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等。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中国环境报:正如您所说的,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制度设计中,应该考虑到地方政府对当地环境所做的贡献。但事实上,目前仍然有地方政府将发展和保护对立起来。如何从根本上改变这一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