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生态园规划打造国家园区"低碳范本"

文章来源:半岛都市报2016-04-15 11:14

    城市与乡村、环境与产业、人与自然,在中德生态园的建设过程中,这些方面都是谋求和谐共处,绿色低碳园区建设的关键词,“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在这里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下发后,4月7日青岛中德生态园管委组织对园区落实情况向媒体发布,低碳成为该园区规划建设的一大关键词。从原有地貌保护到园区规划,从节能建筑到海绵城市,在全国园区谋求转型发展之际,中德生态园正努力打造成全国园区建设发展的范本。 
 
  城市设计给碳排放设置“天花板” 
 
  现在的中德生态园还在建设当中,但城市中有森林、田园的环境已经能切身感受得到。中德生态园管委规划建设局副局长吕占志介绍,园区在顶层设计方面,坚持标准先行,建立指标体系,通过标准统领园区各项工作。“我们现在有三套指标体系:5年前园区一落户就建立了40项指标,其中6项是首次提出的,比如鸟类的食源树种等。后来又委托中科院编了资源和生态保护规划体系,去年和国家发改委在产业方面又做了低碳的指标。”吕占志说。 
 
  低碳成为园区一切动作的关键词。吕占志介绍,中德生态园设置碳排放指标的“天花板”,让其倒推和倒逼园区的各项工作,并且园区的规划避免媚洋求怪,国外的设计、理念要为我所用。并且每年都会对规划进行评估。 
 
  按照“崂山卵石”的概念,园区被规划为8个组团,组团之间全是绿地,组团内也有绿地,所以叫“组团发展,生态间隔”,将森林和农业引入城市。在组团内设德国农庄,城市和农业交织在一起,300块菜地,每块菜地大概100平方米,生产的蔬菜足够园区居民食用。 
 
  园区还开展生态敏感性评价,分区域划定碳控标准;通过GIS分析和高程、水文、坡度、植被等要素叠加,划定9个生态敏感分区;科学划定规划区一级生态控制线(禁止建设区)和二级生态控制线(限制建设区)。“根据这个来划分适合开发、适度开发、严禁开发的区域。其中还有很多生态廊道、水系廊道等予以设计,避免热岛效应的产生。”在吕占志看来,中德生态园的设计处处以生态为第一准则。 
 
  按照规划,中德生态园原有地貌得以保留利用,保留并利用现状道路占比65%,水体保留80%,林地60%。 
 
  为了使城市设计避免怪建筑的出现,中德生态园到目前已经做了两轮城市设计,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主题。“要看德国老建筑,到青岛老城区;要看现代德国建筑风格,就到中德生态园来。” 
 
  海绵城市投资10亿建多个示范项目 
 
  低碳环保已经融入到中德生态园建设的方方面面,拿海绵城市建设来说,虽然中德生态园并非国家试点,也不是国内起步最早的项目,但对接德国先进技术,目前已经实现“弯道超车”,在全区内全面铺开。 
 
  按照“全面实施,务实推进;德国元素,弯道超车;产业孵化,标准固化”的总体思路,中德生态园将海绵城市建设与低碳城市建设有机结合,对园区内原有塘坝、冲沟、河流进行保留,降低能耗,涵养水源,提升固碳效果。2018年底前园区计划建成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海绵城市工程,总投资约10亿元。“目前,已完成园区海绵城市建设评估工作,启动了山王河湿地保护工程、河洛埠湖周边景观保护工程等示范工程建设;已开工约21公里长、总面积8.5万平方米的人行道透水铺装路面或排水降噪路面建设;建成约3万平方米下凹式绿地。园区富源2号线、9号线、市民休闲广场通过设置渗井、渗管储水、滞留塘、滞留带储水、渗水、下凹式绿篱、透水铺装等10余项海绵城市技术措施,体现生态环保理念。”吕占志说。 
 
  城市建设的另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综合管廊的设计建设,中德生态园计划2018年底前建设长度4km的综合管廊,总投资约2.5亿元;新建道路5年内不准开挖,解决“马路拉链”问题;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资源,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有效防止市政工程安全隐患。 
 
  步行不超5分钟就能坐上公交 
 
  前段时间引起广泛讨论的“打开围墙”话题,在中德生态园的规划建设中也有了预见性的实施,园区致力于推广街区制,打造开放社区,打开围墙。 
 
  据介绍,中德生态园在推广街区制方面,在幸福社区、创新创业基地、弗朗霍夫明日之城、德国中心等住宅小区或建筑群中均已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推广街区制,打造开放式社区,也要实事求是,分类对待,并且要完善措施,做好开放小区的管理工作,目前已经在制定相应的措施。”吕占志以已经建设完成的回迁居民安置项目弗莱社区为例,这个项目是15个村的回迁安置房,项目涉及范围广,但也按照开放式社区建设,市政道路通过社区,设置公交站点等,反而为居民提供了方便。当然开放并不是完全开放,也会按照需求允许小范围围合,并且坚决不让用砖墙围合,提倡用低灌木等作围墙,即保证了居民的私人空间,又提供了便利;而被动房项目就完全没有围墙。 
 
  中德生态园借鉴德国小城镇建设经验,设定小街区尺度,组团内街区尺度控制在200米×200米以内,街区跨度步行3分钟左右。 
 
  此外,园区还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和慢行系统,倡导绿色出行。园区外青连、胶黄铁路,青兰、沈海、胶州湾、疏港高速,M6、R1 2轨道交通等畅通四方;园区内建设微公交体系,公交线路密度提高,在园区内任意地方到达公交站点步行不超过5分钟,新能源公交车比例高达1 00%,新能源车辆停车位充电设施比例高于20%;并且已设置公共自行车租赁280辆,各种交通形式之间实现无缝衔接。据悉,园区在2018年底前,绿色出行设施总投资约13.2亿元。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