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底线?如何守住底线?“底线”就是最低要求,是强制性的、不能逾越的“红线”。福建省委省政府明确,经济发展要保持一定速度,但绝不用生态赤字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发展,要坚守“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的底线,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2013年6月,福建省“先礼后兵”的环保约谈机制启动。短短两周内,福建省减排联席会议办公室逐一约谈了9个设区市政府、53个县(市、区)政府分管领导,以及31个重点企业、18个省级工业园区管委会的主要负责人。2014年3月,因减排任务未完成,闽清县、莆田荔城区、福鼎市和厦门水务集团被环保部门亮“红牌”,实行环评限批“一票否决”,所有相关建设项目将不得上马。
为了杜绝一些地方和企业在环境保护问题上打擦边球、躲猫猫的情况,福建省于2014年9月划定了全省生态
功能红线并建立了全省生态功能红线划定工作联席会商制度和定期调度通报机制。“福建省正在将市域和县域的重要生态区域一并纳入,实现全省生态功能红线保护。”福建省环保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 o m
由于“多规共存、各自表述”,规划之间相互矛盾、不和谐,造成规划的约束和整体管控作用失效,这是不少城市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2013年底,厦门市率先探索,对症下药,在“生态优先、底线思维”导引下,从龙头做起,实施“多规合一”,厦门城市建设用地压缩了8.3%,全市近六成面积被纳入生态控制区,厦门市的探索实践受到各方关注。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要让环境好,减排是关键。在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城镇化率大幅提高,新增大量污染排放的情况下,靠传统的减排手段,空间越来越小。要完成减排硬指标,关键是从源头做起,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上下功夫。坚持用绿色化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对一些整治无望的企业和项目,坚决予以关停并转,腾出更多的环境空间给新上的绿色项目,打造产业升级版。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为倒逼企业依法治污减排,福建省针对造纸行业出台更严格的行业排污标准;运用市场机制出台福建省煤电环保电价政策,考核要求比国家从严一倍,促进清洁发电;越来越多制造业生产开始采用清洁能源,石狮印染行业全面告别“烟囱时代”。通过一整套污染减排政策“组合拳”, 福建实现“GDP年年增,COD年年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