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谈判:悬念巴黎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2015-11-03 02:11

谈判框架:如何设计?

为了迎接11月的巴黎气候大会,各个国家正陆续向联合国递交减排计划,并作为最终谈判达成全球协议的基础。但如此松散的谈判框架也加大了达成全球性协议的难度。一些科学家们提议,应重新设计谈判框架,聚焦全球碳价格的共同承诺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眼看着11月巴黎气候大会的日期一天天临近,但至今各国尚未达成统一的谈判文本,关心气候变化的科学家们坐不住了。他们甚至想要亲自操刀,为全球气候谈判重新设计框架。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_交^易=网 tan pa i fa ng . c om

据英国广播公司官网报道,科学家们认为目前各国的承诺都是以自身利益为主要出发点,而不是以一个共同目标为焦点,所以联合国气候谈判正在走向失败,如果要想成功,需要做出重大决定——重新设计谈判。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目前,联合国气候会议的谈判框架依然非常松散。在联合国气候会议召开之前,各个国家已经提出削减温室气体排放的计划,即被称为国家自定贡献预案。然而,气候科学家们认为这种方法根本不会奏效。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英国能源与气候变化部前首席科学顾问、剑桥大学教授戴维·麦凯警告说:“历史上的《京都议定书》就是个例子。最初这个协议要达成一个共同的承诺,但最终它下降成拼凑单独承诺的局面……导致了一些非常微弱的承诺,以致一些国家退出了该进程。而巴黎谈判正朝着同一个方向发展。”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近日,气候行动追踪(ClimateActionTracker,简称CAT)组织发布报告,称目前各国提交给联合国的减排计划远远不足以达成21世纪末将全球温度上升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的目标,若要实现全球温度上升不超过2摄氏度的目标,政府需要大大提高其减排目标。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不过,发展中国家似乎不准备在减排目标方面进行更多的让步。在波恩会议召开前,大会联合主席曾发布一份非正式文件,并希望会员国在此基础上进行谈判。但77国集团和中国却认为这份文件“极度不平衡……损害发展中国家利益”,因此决定以建设性态度对文件内容进行补充。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各说各话”或许可以用来形容目前气候会议谈判的现状。而科学家们正试图找到一种简单、直接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英国剑桥大学、美国马里兰大学和德国科隆大学的科学家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发表文章呼吁,为防止谈判走向失败,巴黎气候大会应集中在对全球碳价格这个共同承诺上。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科学家们认为,制定一个共同的碳排放价格,即通过碳税或排放权交易计划来实现,是可以奏效的。英国能源与气候变化部前首席科学顾问、剑桥大学的戴维·麦凯说:“这个价格是可以协商和达成一致意见的,并适用于所有的国家。”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com

这意味着各国要同意对碳污染统一收费。换句话说,以后碳排放将变成一种需要花钱购买的权利。以欧洲目前实行的配额制度来看,那些超出配额的城市需要向结余城市购买配额,并付出沉重的公共支出。对于个人而言,也许大排量汽车的车主将付出更多的汽车排量税。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作为看不见,摸不着的“碳资产”的交易市场,其最关键的问题是,“碳资产”如何定价?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相比一般的商品交易,具体的节能减排项目,必须通过减排效果评估,才能注册成为“碳资产”进行买卖。而目前世界上最主要的碳交易体系集中在欧美国家,包括欧盟的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ETS)、英国的英国排放权交易体系(ETG)、美国的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X)和澳洲的澳洲气候交易所(ACX)。这也使得发达国家在碳交易方面占据主动权。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以统一市场的方式解决气候问题虽然足够“简便”,但是却不够高效。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格兰瑟姆研究所气候变化和环境政策专家鲍伯·沃德评论说:“这是一个深思熟虑的建议,但对于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的预估过于悲观。全球碳价格是必要的,但它本身不足以产生所需要的速度和规模。” 内-容-来-自;中_国_碳_0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不仅如此,由于碳交易存在更大的政策性和技术性风险,因而国际市场更需要期货、期权等金融工具加以对冲。欧美发达国家由于对金融工具的长期熟练运用,在市场建设、定价机制的建立等方面往往更有前瞻性。作为碳产品提供方的发展中国家由于这方面的不足,往往只能进入发达国家的市场进行交易,成为价格的接受者。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