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如何在经济转型中把握新商机

文章来源:英大网陈波2012-11-07 12:28

再有二十多天,第18届气候大会要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这次会议很重要的一点是要通过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修正案,确保第二承诺期的发达国家减排指标在明年1月1日开始就能够实施。会议能否全面落实德班会议成果重要内容?中国在低碳大变革下作何选择?中国企业如何在经济转型中把握新商机?带着诸多问题,《中国能源报》记者专访了英国碳专家协会会员、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陈波。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 放_交-易^网^t an pa i fang . c om

  多哈不达成实质共识会各败俱伤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中国能源报:对所有国家而言,气候谈判都是一种博弈,您如何预判11月26日将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联合国应对气候变化谈判前景?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陈波:很难预测谈判结果,但我们可以从历史展望未来。气候谈判最近几年看起来始终没有达到预期,但实际上仍然取得了很大进展。十年前,气候变化只是发达国家讨论的话题,后来制定了巴厘岛路线图,气候变化真正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政治议题,有了可行的日程表,再往后国际社会提出2020、2050年作为重要的减排时间点,之后“2摄氏度控制目标”在哥本哈根会议上被国际舆论普遍接受。而去年的南非谈判上,争论的焦点变成了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何时开始承担减排责任的问题。尽管没有形成明确的条文,但很明显国际社会的预期时间点是2020年,从这一年之后很可能主要的发展中国家经济体也需承担减排义务。我们已经很难改变这种预期。因此今年的谈判应该是进一步促使这一共识的形成,一是讨论2020年之前中短期路线,二是2020年之后减排制度。重点应该是前者,因为后京都协议已经拖了太久,今年必须达成实质性的东西,否则将是各败俱伤。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中国能源报:您在即将出版的《低碳大变革—下一个30年我们怎么办》提到,倘若后京都谈判失败,作为全球第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中国将毫无疑问成为最大的替罪羊,各种“惩罚”必然会纷至沓来,情况真有那么危险吗?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陈波:这个问题必须放到全球的视角下来看。当前中国已经完成了摸着石头过河的30年,面临着诸多环境资源和社会问题,全面进入改革深水区。未来30年,尤其是最近十年转型压力巨大。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美国等西方国家正在加紧遏制中国的崛起,气候变化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战场。关上门来讲,我国过去的工业化发展模式极其浪费,已经偏离了全球主流的发展价值观,有很多把柄可以被人利用,无论是气候变化还是WTO领域。借助于联合国气候谈判框架,中国可以合纵连横,自我保护,而一旦谈判失败,中国将变得非常不利,成为各国攻击的对象。这将是非常可怕的,看看最近欧美对于中国光伏产品的制裁即可明白,我们几乎没有招架之力。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com

  今年谈判策略可采取攻势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排.放_交^易=网 t a n pa ifa ng .c om

  中国能源报:哥本哈根会议期间,中国面临着各种压力。这次多哈会议中国会被继续要求承担大国的国际责任和义务吗?您在书中提到,让一个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国家参与后工业化时代的竞争并不公平,中国如何应对多哈气候谈判?

内-容-来-自;中_国_碳_0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陈波:哥本哈根会议上,中国提出2020年自愿减排目标,这被发达国家认为远远不够;去年我们进一步暗示可以考虑2020年之后的法律减排责任,这反而被发达国家反咬一口,要直接谈2020年之后的减排目标,放弃京都二期,最终的结果是中国的暗示性让步变成了必须存在的条件。今年的谈判只会对中国要求更多。从过去的谈判进程来看,我们越是采取保守的策略,往往越是被动,所以我认为今年中国的策略既需要稳健,也需要适当的采取攻势。我们应该加大舆论宣传,加强与印度、巴西等国的联盟,同时在关键问题上努力瓦解欧美日联盟,尽力争取和欧洲合作。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 放_交-易^网^t an pa i fang . c om

  中国能源报:如何分担应对气候变化的成本,这是世界各国之间合作与斗争的核心问题。您如何看?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 om

  陈波:从经济学上讲,这个成本包括两个问题:一是由于气候立法等各类约束,现有的资源配置体系会发生调整,企业的生产成本会发生变化,资源在不同的经济体之间会出现转移;二是减排成本的分摊,这块是额外增加出来的成本,也是气候谈判现在主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往往只是关注后者,不过,我在《低碳大变革—下一个30年我们怎么办》书里对前者进行了很多探讨。我们决不能忽略产业竞争带来的成本转移问题,这既涉及到公平性,也涉及到未来几十年我们国家的产业转型。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