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了解到,英国瑞碳(ARREON CARBON)是一家较早进入中国、专注于购买碳减排量的国际买家,目前正致力于从中国企业购买“经核证的碳减排量”、开发和投资碳减排项目。该公司2008年以10欧元一吨的价格购买了宝钢高炉煤气发电的二氧化碳减排量,每年150万吨,连买5年。
华能集团技术经济研究院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碳排放、碳标签、碳金融等,现在算起来不是件靠谱的事,发达国家忽悠的成分居多。”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0放_交-易=网 t an pa ifa ng . c om
该人士表示,“碳排放”不仅核算难,统计、监管、核查等等一系列问题都还是空中楼阁。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中国企业的应对
“‘碳标签’对政府来讲是件操作非常简单的事,但对企业来说,势必造成比较大的负担。”林伯强认为,“碳标签”不是一个短期内说说就能马上做到的事,中国企业需“未雨绸缪”。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试想一下:产品上如果标明了碳足迹,消费者愿意购买普通产品,还是愿意选择‘碳标签’产品?答案显而易见。从这个角度上讲,即使‘碳标签’不是强制性标准,久而久之,消费者也会形成习惯,自觉购买‘碳标签’产品。”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ai fan g.com
哪些企业需要碳排放呢?“高能耗高污染企业;需要主动提升企业形象的公司,诸如大型国有企业;产品被要求零排放的公司,诸如制造业;有社会责任感的公司:外企、优秀民营企业;零排放活动会议、展览等其实都需要碳减排、碳中和。”济丰集团副总裁苏崇武告诉本报记者。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因为目前国际社会暂无国家级强制性的‘低碳’进口型约束,所以企业应对减排更多是从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竞争力和企业社会责任的角度去进行。仅仅是少数几个跨国企业,对某些产品的排放有一个较为环保、低碳的要求,而且大部分也仅针对于自己旗下的商品提供方。”朱俐说。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本报记者了解到,上海东锦饮品对其所有办公区域、厂房、库房以及相关配套设施,包括锅炉、用电、叉车、生产过程、污水处理和消防等排放进行碳中和,成为国内首家饮料碳中和企业。
此外,还有很多知名企业在自愿减排领域也做了很多开创性的探索和尝试。包括天平汽车保险、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百度、中国光大银行、雷克萨斯汽车、方兴地产等。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