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第五届库布其国际沙漠
论坛上,国务院副总理汪洋表示,下一步将更加重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在政府持续增加投入的同时,运用市场机制多渠道筹集资金,让防沙、治沙者经济上得到合理回报。
“在‘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下,如何将一带一路
绿色化是联合国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联合国正在和中国政府探索治沙PPP模式,一旦引入,规模将达数万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张世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联合国已与中国政府和亚投行达成初步意向,在一带一路
绿色项目的引进和实施上加强合作。”
三方受益PPP治沙模式
从卫星云图上看,在内蒙古巴彦淖尔与包头之间,有一抹狭长的褐黄,这正是中国第七大沙漠——库布其沙漠。
作为京津冀三大风沙源之一,二十多年来,库布其沙漠的三分之一面积、6000多平方公里,已经披上绿意。在国际上,库布其沙漠的治理战果与治理模式已经赫赫有名,因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国际沙漠论坛落户库布其,每两年举办一次。“库布其模式成功的基础在于引入了PPP合作模式。”张世钢介绍,整个社区中,通过土地租赁、分享股权、发展旅游业、现代农业等方式,超过10万的农民和牧民受益于此。记者了解到,库布其治沙的PPP合作模式,具体来讲分为政府政策性支持、企业产业化拉动、农牧民市场化参与的“生态、产业、民生”共赢模式,因而在国际上普遍被称为“库布其模式”。“此次库布其沙漠论坛本身就是一个PPP合作的项目。”亿利资源集团一位负责人表示,“采用了政府机构、国际组织和民间组织联合举办的模式。”
关于具体的治沙PPP模式,张世钢告诉记者,“治沙是一个有机联系在一起的系统工作,举例来说,亿利发展了光伏发电项目,光伏板降低了地面温度,得以种植草业,用来固沙,发展畜禽业,牧民由此受益,而治沙土地又来源于流转,而作为生态修复而言,政府又有资金投入,因此企业、政府、牧民三方受益”。
据了解,亿利集团前身是库布其沙漠东南缘的杭锦盐场,从1988年开始治沙,在实践中发展出了治沙产业链,最终形成如今的PPP模式:农业治沙,激励群众参与循环种养业;工业治沙,引导群众将沙子变废为宝,形成产业链;能源治沙,发展“发电+种树+种草+养殖”的生态光伏产业,实现生态与能源良性互动。事实上,发展PPP模式治沙,盈利模式成为关键。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