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共担的伙伴关系
近日,在由中国财政学会公私合作研究专门委员会举办的第二期PPP内部研讨会上,刺桐大桥项目的负责方——泉州名流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庆元表示,PPP项目运作有必要吸取刺桐大桥的经验。
1993年当地政府财政资金比较紧张,晋江上既有大桥堵车问题严重,陈庆元联合当地民营企业,成了国内第一批试水BOT运作的民营企业家。
在得到当地政府30年特许经营的许可之后,陈庆元克服了种种困难,建成了至今仍是福建省内大型桥梁工程之一的刺桐大桥。随后地方政府在晋江上,开始修建其他大桥,免费通行的居多。
陈庆元表示,在运营刺桐大桥的前几年收益很好,但到现在情况不大妙,当年的投入资金,到现在还没有完全收回。
从2011年国家开始清理公路超期收费、收费标准偏高等违规行为。晋江上其他的大桥开始撤销收费站,刺桐大桥运营多年,为何到现在还要收费,是不少当地居民心中的困惑。
陈庆元直言,当年由于是国内首例BOT,缺乏相关经验,能得到政府一纸批文已经不容易,跟政府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协议。实际运行中,企业承担了绝大部分责任和风险。
PPP项目运作,至少十年以上,甚至还有四五十年的。清华大学建设管理系教授王守清表示,谁也无法准确预测将来二三十年的事情,政府和民间资本要风险共担,形成伙伴关系,并且需要一种动态的合作,需要在协议中写好重新谈判的触发机制和调解机制。
在地方资金紧张的状况下,地方热衷于PPP,业内专家多表示不能过度夸大PPP的融资功能。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孙洁表示,若按照项目融资去理解PPP,远远不能满足现实需求,还会引发很多问题。PPP是一种管理模式,政府通过民营部门实现提供公共服务的目标。(编辑马娟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