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发改委法规司就特许经营立法召开座谈会,听取有关
专家和市场主体的意见。相关立法将解决目前特许经营协议约束力不强、风险分配不合理的问题,立法进程有望加快。
21世纪经济报道 1996年底通车的泉州刺桐大桥,为国内首例BOT(建设-经营-移交,PPP的一种形式)项目。作为国内首例引入民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曾被树立为典型榜样,在国内被大面积推广宣传过。
其他几座横跨晋江、由政府主导修建的大桥,都已经实现免费。特许经营期限到2025年的刺桐大桥,成了当地唯一一座仍在收取通行费的大桥,当地市民对此有所抱怨。刺桐大桥面临的尴尬,是PPP实践中问题的一类。
近日,发改委法规司就特许经营立法召开座谈会,听取有关专家和市场主体的意见。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相关立法将解决目前特许经营协议约束力不强、风险分配不合理的问题,立法进程有望加快。
政府力推PPP
财政部副部长王保安4月份在全国财政科研工作
会议上表示,地方政府短期内偿债压力较大。今年到期需偿还的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占债务总余额的21.89%,是偿债压力最重的一年。
除了偿债压力大,债务利息的负担也比较重。如2012年借助企业信用通过融资
平台公司发行企业债等融资年化利率达8%,通过“影子银行”等融资成本更高,如信托融资的年化成本大多在10%以上,政府回购融资年化综合成本大多在20%以上。
减轻政府债务压力,无疑是中央部门力推PPP的动因之一。从去年年末,财政部得到高层授意,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培训推广PPP模式以来,有关PPP的培训和讨论变得很频繁。
除了由亚洲银行出资,在哈尔滨和洛阳进行PPP的技术指导外,全国很多省市都积极响应起来。如浙江成立了PPP
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更多省份如湖南、河南、福建等纷纷展开研究,筹备PPP项目。
5月26日,财政部成立了PPP工作领导小组,由副部长王保安任组长,金融司、经建司、条法司、预算司、国际司、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为成员,着手研究PPP管理机构设立方案,和PPP工作指导性通知。
PPP在国内已经运作约20年的时间,实践项目很多。大岳咨询总经理金永祥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现在之所以力推PPP,既能提高效率,也能促进政府转变理念。只有确实存在需求缺口的情况下,民间资本才会介入某个项目,这会避免重复建设、效率低下等问题,提高项目可持续运营的能力。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