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格局发生变化
以“十三五”规划提出的两项大气环境约束性指标——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浓度为参照,治理进展有目共睹。
中国工程院院士、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张远航给出一组数据:2015年,PM2.5达标城市有106个,截至去年,这些城市的PM2.5浓度平均再降10.8%,其中75个城市已无重污染天气。当时未达标的231个城市,到去年PM2.5浓度平均下降22%,提前完成“十三五”目标。最新统计虽还没出,但从今年情况看,完成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的概率很大,预计可圆满完成“十三五”目标。
但张远航同时表示,受多重因素影响,大气污染格局也在发生深刻变化。由污染源直接排放到大气中的一次污染物浓度下降,二次污染特征日益凸显。“多污染物+多介质+跨行业+全过程”的协同防控,显得越来越重要。
中国工程院院士郝吉明也称,蓝天保卫战虽已取得阶段性胜利,但我国大气污染防治仍整体处于初期阶段,与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10微克/立方米指导值差距很大。“为此,我们进一步提出气候友好的大气污染防治策略,协同控制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突出以降碳为源头治理的‘牛鼻子’。”
而在协同控制过程中,能源被视为重中之重。贺克斌表示,要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提出的PM2.5浓度一级标准,即15微克/立方米,不与减碳结合是非常困难的。“其中,能源结构调整将做出最大贡献。要实现15微克/立方米,70%左右是能源结构调整的贡献;要降到10微克/立方米,贡献则在75%以上。”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 ng.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