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空气质量标准不断提升将给治理带来严峻挑战,治霾须跟减碳、能源结构调整结合
我国2013年颁布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来,空气质量显著改善。不过,我国大气环境形势总体依然严峻,区域复合性污染突出。PM2.5浓度与发达国家水平和世界卫生组织指导值差距依然明显,臭氧表现出持续上升态势。区域大气污染问题依然突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长三角地区PM2.5浓度仍分别超标62.6%、57.1%、17.1%。秋冬季重污染依然多发频发,重点区域秋冬季PM2.5浓度是春夏季的1.6—2.1倍、重污染天数占全年90%以上。
“空气质量标准的不断提升,是拉动整个空气质量改善和治理进程的重要因素。”贺克斌指出。我国于1982年制定并发布了首个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并于1996年、2000年、2012年进行了修改,2012年把PM2.5纳入其中。
我国已经明确建设美丽中国的两个阶段性目标:到2035年,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生态文明全面提升,实现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对空气质量改善也提出了较高要求。
现在,很多研究者在开展我国未来空气质量标准提升的研究。例如,目前已有60%的城市达标,未来到“十四五”结束,可能会有80%的城市已达标,到那时2012年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已实施13年,我国是不是应该将空气质量标准提升到新的阶段?我国PM2.5达标标准什么时候从35微克/立方米提升到25微克/立方米,从25微克/立方米再提升到15微克/立方米?
贺克斌表示:“其中一个研究的结果是,2030年到2035年期间,所有城市会达到空气质量PM2.5浓度35微克/立方米的标准。2035年之后,进入建设美丽中国的第二阶段,我们的分析表明,到2050年有可能达到PM2.5 浓度15微克/立方米的标准。”
“要实现PM2.5 浓度15微克/立方米是非常难的,未来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治霾和减碳的结合。如果仅仅是单独治霾,要治到15微克/立方米,没有跟碳的结合、跟能源结构的结合,那会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贺克斌强调。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 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