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二氧化碳减排日益成为世界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头戏”。我国在二氧化碳排放方面承受着巨大的减排压力,我国政府也积极实施各种可行措施,致力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以应对气候变化,其中包括培育生物碳库等。但是,我们在重视生物碳库时,却忽略了另一个更大、更有潜力的碳库,这就是我国土壤碳库。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土壤碳库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究竟有哪般“能耐”?我国土壤有机质碳库的现状与演变态势怎样,对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有何意义?记者为此采访了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潘根兴教授。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土壤碳库储量折射应对气候变化潜力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排.放_交^易=网 t a n pa ifa ng .c om
土壤是地球表面最大的有机质碳库,全球土壤有机质碳库为1.5万亿吨,大约是陆地生物碳库的3倍,大气碳库的2~3倍。但土壤碳库既是二氧化碳的“汇”,也可能是“源”,将高有机质碳含量的森林与草原土壤开垦为农田,以及农田的耕作管理措施不当,都会造成土壤有机质碳含量下降,成为重大的二氧化碳排放源;但如果农业利用措施得当,就可以提升土壤有机质碳含量,并维持在较高的含量水平。所以,考虑固碳减排问题决不可忽视土壤碳库的作用。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com
近几年来,为了明确土壤固碳与温室气体减排的自然潜力和主要途径,土壤固碳研究已经成为国内外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中一个极其活跃的新兴研究领域。潘根兴介绍道,在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库中,只有农业土壤碳库是受到强烈的人为干扰,且在较短的时间尺度上可以调节的碳库。因而全球农业土壤碳库储量及其固碳能力是评估近期温室气体减排潜力的重要依据。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ai fan g.com
我国是世界上平均土壤碳密度较低的国家。据统计,我国表土平均有机质碳密度略小于全球平均值,是欧盟国家平均值的70%~75%,可见土壤碳储存的差距是相当大的。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潘根兴认为,这种低土壤碳密度的国情,一方面反映了我国生态系统总体质量较低,应对与抵御气候变化的自然能力较弱,另一方面也提供了我国固碳减排的巨大空间。这是我国可以通过生态系统恢复和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而增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的潜力所在,也受到了国际科学界的重视和肯定。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