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技术路线怎么走?
这几天,记者刷着朋友圈,看到了这样的对话:
“多年来,一直支持生活垃圾干湿分类,认为湿垃圾可以集中起来厌氧发酵沼气发电,还能有效减轻垃圾处理系统负担。而从媒体报道的上海实践来看,自己还是理所当然了。第一,包湿垃圾的塑料袋,会给厌氧系统造成故障。大量塑料袋在厌氧罐上浮,形成不透气膜,系统很快崩溃需要大修停工。第二,即使是可降解塑料袋,降解时间也远远超过垃圾处理时间,成本太高。第三,居民在垃圾桶前进行湿垃圾破袋不具有普遍操作性,绝大部分人会嫌脏。分拣员操作也有相当难度,得伸手捞。第四,先进如日本,大量厨余垃圾也是添加大量燃料焚烧。”
“我一直不敢对垃圾分类发表看法,真心搞不懂哪种路线可以兼顾处理技术经济性和整个社会成本最小化。”
“有些事情理论上是好的,实践上是不合理的,这就是社会管理的复杂之处。”
他们并非专业的环境从业者,只是在进行学习和探讨。看到人们这么关注垃圾分类和技术路线,谁能说垃圾分类工作没有很大进展呢?
从专业角度看,产业支撑也是日本垃圾从前端分类到后端处置不可或缺的力量。有机垃圾的堆肥利用,符合
绿色可循环的发展理念,还保障了土壤地力。反观我国,由于部门不同、土壤安全因素等考虑,有机垃圾的堆肥市场一直难以打开。未来,完善产业链条,让后端经过处理的废弃物有去处才是当务之急。而土地利用、焚烧发电等方式还有很大缺口。
为此,以深圳为代表的超大城市垃圾分类处理全链条技术集成被提上日程。刘建国表示,这种技术集成方案以源头分类、全程减量、梯级利用、安全处置、智慧监管为指导思路,资源化利用率大于40%,终端处理量减少15%以上为目标。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总工程师徐海云表示,厨余垃圾是资源,但是建立在土地利用基础上,如果没有土地利用需求,与其它垃圾一起处理是适宜的。再如,沼液目前没有回收利用,导致难以进行全产业链的处理。
在垃圾焚烧处置方面,我国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在标准制定、烟气、重金属、飞灰等污染物处置等方面都有了长足进步。徐海云说,如果有害垃圾能够分出来,烟气中重金属含量就会下降。此外,生活垃圾中水分高时,渗滤液含量就会大;因此我国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都配置有相对于进厂生活垃圾量20%-30%处理能力的渗滤液处理厂。处理厂相当于厌氧消化处理厂,渗滤液是通过生化处理的,这才是我国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的特色。
浙江伟明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陈革也表示,生活垃圾的成分对焚烧的影响在于国内生活垃圾具有食物垃圾含量较高、可回收物资较少、年际变化较大等特点,并表现出水分偏高、热值偏低等特性。“垃圾焚烧发电是一种很好的垃圾处理方式,但是在利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时,必须注意避免对环境造成破坏,尤其是要注意对燃烧所产生的废气进行处理,就能够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上海强制垃圾分类实施以来,不仅提高了当地居民素质,改善了当地生活环境,也引发了一场全国范围内的大讨论,从公众到产业,都将迎来新变革。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