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融合了东西方智慧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时报2015-11-06 14:44

循环经济的思想古今中外皆有,不仅出现在哲学、宗教或文学作品中,也体现在人们的意识和行动中,且随着时势变迁、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然王国。尽管中国文化乃至文明是建立在农业文明基础之上,但反映自然循环、节俭思想的名言在中国数不胜数。工业革命以来,国外从经济学角度提出了循环利用、资源效率等思想。虽然近代国外提出循环经济这个概念的时间早于我国,我国的实践却推动了全球的循环经济发展和研究。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数年前,本人在一篇文章中将循环经济的内涵概括为15个字:效仿食物链,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作家哲夫对此进行了拓展:“此链,藏有先天易数,源起于自然,含天地之玄机,衔阴阳之变化,适万物生长之道。”这个链,既有东西方的智慧,也有古今人的聪明,反映了日月经天以久,江河行地以远,万物生生不息,社会可持续发展。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 o m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在天、地间生存、运动。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通变之谓事,这是《系辞》中的理论。“道法自然”是《道德经》中的名言,本意是人的活动要效法自然规律,被生态文明研究者广泛应用。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则是党中央、国务院明文规定的生态文明建设原则。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相生相克、共生寄生关系比比皆是;人所皆知的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脂泥、脂泥养水草、水草清水塘,是其中的一例。我国古代将之抽象为金、水、木、火、土阴阳五行。其相生关系是: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相克关系是金克木、水克火、木克土、火克金、土克水。在生态学教科书中,对应的角色是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在我国普及循环经济知识的初期被专家广泛介绍。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0排0放^交-易=网 ta n pa i fa ng . co m

相生相克、共生寄生关系,不仅可以用于指导循环经济的实践,也可以用于指导环保产业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中生生息息的论述,本质上是希望子孙繁衍、社会能够持续发展下去,毕竟没有人谈不上社会的可持续性。可持续发展是相对于人而言的,不仅要满足当代人的生存和发展需求,还要为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留下足够的资源和空间。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我国现今强调的循环经济减量化优先,古人则将节俭提升到美德的高度。中国历史上不少明君贤臣,从治国安邦的高度来认识节俭美德的价值。诸葛亮曾经说过: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古人认为,勤俭是关系到生存败亡的大事;今人也将节俭看成中华民族延绵5000年仍保持活力的因素。《荀子·天论》中说:“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这是资源节约思想的最早来源。古人治国理政强调禁奢崇俭,既出于经济的原因,更考虑品德与政治的因素,所谓“不勤不俭,无以为人上也”。即使在大唐盛世,魏征也规劝皇帝“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实现长治久安。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勤劳简朴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人生态度、价值取向和价值观念。“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浅显而内涵深邃的名言,反映了盘中每一粒米都是辛苦得来的道理,被贴在饭店或食堂墙上。明末清初教育家朱柏庐的《治家格言》(《又称朱子家训》)有言:“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说明了即使是一顿粥、一顿饭,也应当想到它来得不容易;即使是半根丝、半根线,也要想到劳作的艰辛。

内-容-来-自;中_国_碳_0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