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技术是低碳经济的核心内容。因为低碳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减少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有害气体向大气中排放。为实现这个目标,必须直接或间接的采用和依赖低碳技术。但是,低碳技术本身与实施还不足以构成低碳经济形态,还需要相应运行机制、政策体系、制度安排等。在形成《京都议定书》时为低碳经济设计了三种机制,即“市场”运行的“遵约机制”;排放交易(ET)联合履行机制(JI)和清洁发展机制(CDM)。可以看出,从“框架公约”设计确定了发达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的“量化减排指标”,到《京都议定书》又设计了三种机制,联合国为动员各国共同行动,用发展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不仅设计了路线图,还制订了进行实际运作具有约束力的运行机制。比如排放交易(ET),就是缔约国之间的遵约机制。在世界主要工业发达国家中只有美国没有签署《京都议定书》,当时美国总统布什的理由是议定书对美国经济发展带来过重负担。还有资料表明,截至2004年,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平均减少了3.3%,但美国的排放量比1990年上升了15.8%。
2009年12月7日开幕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倍受关注,不仅190多个国家代表出席,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是非洲一些国家的非政府组织也派人前往哥本哈根,在会外展开多种多样的活动。这是由于哥本哈根会议要为2012年——2020年的温室气体减排达成一份有约束力的国际协议。而在国际大会召开之前的种种迹象表明,某些发达国家不仅对履行“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和“巴厘岛路线图”行动不积极,而且所给出的今后减排指标,也远远低于理应承担也能够达到的水平。因此,人们对哥本哈根会议能否取得成功,形成一份共同协议表示十分担心,把哥本哈根会议视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而倍加关注。哥本哈根会议第一阶段争论的焦点,表面上是减排指标的高低以及发达国家如何在技术、资金上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支持,其背后实质性的问题是对未来发展权的争夺,其中包含着在碳交易定价上问题的话语权。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我国是人口大国,同时也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是一个国家向低碳经济转型必须考虑的重要前提条件。经济发展中国家只能选择在发展中转型,在转型中发展。中国无论从自身发展和生存需要,还是从对全球经济发展和人类生存应承担的责任出发,都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坚定不移的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我国从国情出发,从宏观层面上采取的大政方针。在行动上我国早在1990年就参加了“框架公约”谈判,是第一批签署“框架公约”的国家,也是最早批准《京都议定书》的国家之一。199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了“框架公约”。我国于2002年签署并批准了《京都议定书》。2006年3月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到2010年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我国已郑重宣布,到2010年仅通过传统能源转变为新能源,五年内节省能源6.2亿吨标准煤,相当于少排放二氧化碳15亿吨。根据《京都议定书》的要求,发达国家在2012年减排二氧化碳总量也只有50亿吨。2014年5月,中国政府在公布落实“巴厘岛路线图”文件中,表明了推动哥本哈根会议取得积极成果的意愿和决心。11月26日,中国外交部向世界宣布,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比2005年下降40—45%的约束性指标。多年来,中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等行动,实际上是在实践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推行低碳经济。 (完)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