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应分析低碳发展困境 寻求符合国情之路

文章来源:中国碳排放交易网宋联可、侯芝2015-03-02 15:48

在国内, 我国早在2006年初, 为推进节能减排,国务院就发布了《关于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意见的通知》, 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表明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良好态度。签订《京都议定书》后,中国政府最近向国际社会做出公开承诺:到2020 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 年下降40%至50%。首先,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居民消费结构升级,都对重化工产品形成巨大的需求,进而转化为对能源需求的增加。国内经济发展现实是不能忽视的,是我们当前首要正视和解决的问题。首先从能源消费结构看,“富煤、少气、缺油”的资源条件,决定了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低碳能源资源的选择有限,煤炭消费所占比重过高。电力中,水电占比只有20%左右,火电占比达77%以上,“高碳”占绝对的统治地位。据计算,每燃烧一吨煤炭会产生4.12吨的二氧化碳气体,比石油和天然气每吨多30%和70%。而我国能源消费中,煤炭所占比重高达69.5%。煤炭消费比重大,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较高,致使经济发展过程中“高碳”特征非常明显。因而在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发展低碳经济任务也十分艰巨,困难重重。其次,中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对国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发展、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在现有的中央企业中主体是第二产业,这决定了能源消费的主要部门是重工业,而现阶段中央企业的工业生产技术相对水平落后,又加重了中国中央企业经济的高碳特征。现实状况决定了我们要从根本上深刻认识低碳经济的内涵和外延,就必须从国情出发,根据中央企业的实际情况着手,实事求是,才能取得胜利。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人类社会是由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最后发展到未来社会。人类能源发展史也是从不清洁到清洁,从低效到高效,从不可持续走向可持续。低碳经济在每个社会阶段发展路径是不同的。但现代社会的低碳经济的内涵并不等于低碳排放量。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本质上是要解决产业生产力与生态生产力相互融合的问题。这个问题从根本上说依然是一个技术与生产力革新的问题,单纯希望从“低碳消费方式变革”的角度入手实现低碳经济发展并催生相应的新兴产业浪潮,这种思路只顾及了消费角度而忽略了从生产角度去思考问题,因而是不现实的,低碳经济与目前国内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本质是一致的。我国能否在未来几十年里走到世界发展的前列,很大程度上或许取决于我国应对低碳经济发展调整的能力,我国必须尽快采取行动积极应对这种严峻的挑战.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发展低碳经济,我们必须首先从理念进行创新与变革。低碳经济是不同于传统发展道路的发展模式,会是一条艰难曲折、充满艰辛与坎坷的崭新可持续发展之路。中国古代在发展生产时就讲究,顺应天时,寻求地利,因地制宜,因时而异,创造了优秀的生产经验,以至现在都在发挥巨大的作用。“天人合一”的思想精华与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念是一脉相承,又继承发展创新的。但天时、地利之和逊于人和。由此可见在发展社会经济的时候,在科学理论指导下人的力量是巨大的。因此我们更应该正确并深刻认识低碳经济,中央企业方可持续发展。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中央企业作为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是否能够按照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进行清洁生产、主动节能减排是低碳经济能否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环节。中央企业肩负着壮大发展国有资产的重任,同时肩负着企业的环境责任和法律责任,是行业的科技、形象的领导者和代表者。在以往的传统经济模式中, 生产者责任仅限于产品质量责任, 而低碳经济模式下将生产者责任延伸至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节约以及环境保护领域, 让生产者承担原料选择及产品报废后的再利用和处置的责任, 与此同时还必须考虑到低碳时代的节能减排要求。中央企业发展低碳经济是企业积极履行环境责任和法律责任,规制企业自身的行为,与时俱进,实现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表现。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瞬息万变的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使世界成为一个紧密联合的统一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温室效应,全球变暖,光化学烟雾、酸雨等国际性气候问题使全人类受害,任何人都不能幸免其外。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低碳化、可持续、清洁化发展是世界各国人民和领导者的共识和欲以达到的目标。作为中国企业行业的领头军的中央企业更要紧跟低碳经济的热潮,在此次产业调整浪潮中奋勇拼搏,担当起时代、党、国家和人民赋予伟大神圣责任的弄潮儿,永立潮头。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排.放_交^易=网 t a n pa ifa ng .c 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