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下如何提高企业绿色竞争力?

文章来源:易碳家期刊碳交易网2014-09-19 10:03

我国在1992年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目标模式,但长期以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并没有很好地形成,对自然资源的定价和收费过低,资源价格和产品价格尤其没有考虑资源开发和使用过程中造成的环境外部成本。当资源价格过低或处于免费状态时,从降低投入资源成本角度来说,发展循环经济将没有吸引力。环境污染的违法成本低,企业用于防污治污的投入高于违法后被发现处罚的机会成本,防污治污积极性不高,宁愿被发现后依法行政处罚,或者与行政执法和管理部门躲闪游离虚以推诿,增加了执法成本。这时人们会对资源过度开发、过度使用、过度浪费,从而也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对资源进行合理定价,使其价格能够真实反映其价值。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com

绿色消费是指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需求、购买和消费活动,是一种具有生态意识的、高层次的理性消费行为。绿色消费是从满足生态需要出发,以有益健康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基本内涵,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和消费方式的统称。据易碳家了解到,通过绿色消费可以促进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绿色消费市场的形成,首先,企业应运用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开发适销对路的绿色产品,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努力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丰富实惠的绿色产品;其次,要培育消费者的绿色消费理念,应将绿色消费教育融入公民教育之中,以提高社会成员维护公众利益和生态环境的自觉性与责任感,使消费者自觉选择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购买绿色产品;最后,应发挥政府和有关机构对市场需求的引导作用。政府可采用倾斜性的绿色购买政策,引导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并通过发挥政府绿色采购的表率、示范和号召力作用,进一步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促进绿色消费市场的形成,从而推动企业循环经济的开展。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0排0放^交-易=网 ta n pa i fa ng . co m

完善相关立法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完善相关立法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依据和保障。对于资源环境工作的市场化监管、行政审批、行政许可、责任追究、行政复议、政务公开等一系列权力的运行和监督都应纳入法制化和规范化操作的轨道,应加强资源环境方面的法规体系和标准体系以及科学民主决策制度的建设工作。严格执行已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加强执法监督检查,处罚违规企业,对企业开展循环经济进行激励,同时研究和建立新的法律法规体系,如研究和实施生态补偿制度。研究和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相关决策的咨询、听证、会审和联席会议等制度,加强资源环境工作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的制度化保障。完善资源环境事故的应急监控和预警体系,科学制定重大资源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和敏感区域的应急预案。探索和完善绿色GDP核算和评估体系。通过提高资源消耗大、污染严重产品的市场准入门槛,限制和淘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技术、产品和设备;对新建和改、扩建的工业项目,要求其在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必须包含合理用能、用水方案等。还可以加大对企业环境保护税和排污费的征收额度,使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从而促进企业采取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ai fan g.com

提倡技术创新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0排0放^交-易=网 ta n pa i fa ng . co m

由于科学基础薄弱、构造机理存在先天缺陷,传统技术给环境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这种缺乏生态意识和节约意识的片面技术,是产生全球问题的一个重要的技术原因。为了有效地消除全球问题,并防止它们的再生,从技术上讲,就必须扬弃这种有缺陷的传统技术,代之以一种能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的技术,这种技术应充分吸收传统技术的合理因素,尽可能地消除其负面效应,这就是在生态学基础上产生的生态技术。 生态技术以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为根本目标,能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生产过程的资源和能源消耗,减少生产过程的污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技术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 第一,要增强企业的生态化技术研发能力,在企业内部应健全企业技术开发机构,并积极开展国际技术合作,引进先进生态技术。与高校、科研院、政府各部门共同研究废弃物处理技术、再利用和环境污染物质合理控制技术等,为企业开展废弃物再生、循环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