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发展成未来经济和城市发展的“风向标”

文章来源:中国碳排放交易网2014-09-04 20:13

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是人类进入生态文明时代的鲜明标志。将低碳经济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新途径,是国际社会在全球气候变暖、能源危机及全球环境危机加剧大背景下形成的共识。特别是在后金融危机时期,低碳发展已经成为未来经济和城市发展的“风向标”。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0排0放^交-易=网 ta n pa i fa ng . co m

济源作为中西部地区较为典型的重化工、高碳地区,正面临资源环境、要素成本、市场空间等多方面倒逼和挑战,能源与环境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转型升级迫在眉睫,成长的烦恼十分明显。因此,济源在创建全国低碳试点城市之初,就坚定了“迟转不如早转、被动转不如主动转”的思想,坚持把低碳城市建设作为统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努力在产业、能源、交通、建筑等低碳发展上寻求突破,在促进低碳发展政策上先行先试,积极探索重化工、高碳地区的低碳发展道路。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 o m

(一)坚定低碳意识,着力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按照国家低碳试点城市要求,加快推进低碳发展体制机制和支撑能力建设。一是加快低碳规划编制。委托国家气候战略中心编制《济源市低碳城市中长期发展规划(2012-2020年)》,分年度细化低碳发展项目;以广东赛宝为技术支撑单位,开展温室气体清单编制、碳排放指标分解,建立完整的数据收集、统计和核算体系。二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低碳城市建设,重点支持低碳技术研发、低碳示范和产业项目建设。三是探索碳交易市场建设。在重点能耗企业开展历史碳排放盘查,制定碳排放总量控制管理办法、重点企业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案;率先在5家传统骨干企业试点实施“碳补偿”项目,建成“碳补偿林”5个。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二)实行低碳倒逼,着力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工业是碳排放的重点领域。济源是豫西北、晋东南老工业基地,从闻名全国的“五小工业”起步,形成了以钢铁、铅锌、能源等重化工为主体的工业结构,工业占全市经济的70%以上,重化工占工业总量的80%。为解决好能源消耗大、碳排放量大的问题,济源坚持把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作为低碳发展的重心和核心,推进工业结构调整。一是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在六大重点高能耗行业推行“节能攻坚计划”,实施节能减排增效技术改造,淘汰落后工艺设备,开展能效对标达标,努力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甚至零排放,豫光金铅成为国内有色金属行业能效标杆企业,华能沁北电厂首台国产60万千瓦超临界机组被誉为“中国典范”,金马焦化荣获“全国(首批)十佳生态文化示范性企业”。二是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围绕节能环保、新材料、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等战略新兴产业,绘制招商图谱,扩大开放招商,引进了一批推动工业向高、精、尖方向发展的项目。其中,富士康投资130亿元,实施模具研发制造、精密机械等10个项目,年销售收入100亿元、进出口15亿美元,随着产业集群和扩能项目陆续投产,济源将成为富士康最大的模具制造与研发基地;重庆力帆投资30亿元建设新能源电动汽车项目,伊利高端液态奶、生物质再生能源等项目相继竣工达产。三是推动产业集聚循环发展。规划建设3个省级产业集聚区,推动企业(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以资源加工型企业为龙头,以能源和原材料减量化、废弃物资源化为重点,推动企业、产业间循环链接,形成了钢铁、铅锌、煤化工、能源、畜牧五大特色循环产业链,实现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超过95%,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污水处理率超过98%。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