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不要执迷于中国经济再平衡)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 om
过去3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率达到10%。但在许多人看来,它的增长模式似乎完全是错误的:一个大型、现代经济体的国民储蓄率达到50%左右,这是闻所未闻的。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0排0放^交-易=网 ta n pa i fa ng . co m
典型的诊断意见是:中国投资太多,消费太少。为此开出的处方是“再平衡”——让经济摆脱对投资的依赖,转向消费主导的增长。但是,消费主导型增长模式在理论和实证上都得不到什么支持。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对发展中经济体而言(按人均衡量,中国仍是发展中经济体),理论很清晰:它们应当投资积累劳动力人均资本存量。储蓄率较高意味着消费较少,但这也为增加投资提供了资金。最终,这使得穷国能够更快地达到更高的人均GDP水平。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经济学家一般都认同,持续经济增长依靠的是供应面的基本面因素,例如资本存量和技术创新。归根结底,是生产率增长驱动着GDP的长期增长。很少有学术文献认为较高的消费和较高的经济增长率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消费主导型增长模式在实践中也表现不佳。在经济改革之前的20世纪70年代,中国家庭消费占GDP的比例超过60%——高于当时的美国。但那个十年的经济增长率远远低于之后投资占GDP比例稳步上升的时期。
此外,信贷驱动型消费模式不仅不可持续,而且,在通缩环境下,消费者降低自身较高债务水平的行为所导致的不利影响还将大大加大复苏的难度。当然,没有哪个国家什么也不消费、把一切都存下来以供投资;即便可以这样做,也不是什么可取之策,因为投资回报率最后会越来越低。
那么,关键的争论点便是:中国是否已经走到了由额外投资迈向过度投资的分界点?从宏观层面讲,我们认为中国的劳动力人均资本存量仍然较低,不太可能遭遇投资回报率下滑的情况。中国成长为现代经济体的进程还远未结束。为了应对快速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基建投资。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 o 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