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中国的低碳发展之困
在我国目前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
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
会议上,代表和委员们的目光聚焦在改变环境污染、实现节能降耗等重大议题上。这也是全国人民最关注的突出问题。
伴随我国“国务院
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的出台,社会各界渐成共识:中国的生态环境及能源构成无法承受如今的发展模式,必须进行低碳转型。“十一五”期间中国宣布,单位GDP能源强度下降数据为19.1%(原目标曾为20%),以之扭转了“十五”期间预期出现的惊人攀升态势。但国际期刊《能源政策》(Energy Policy)的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调整对中国能耗强度下降的贡献实际不足20%,其余80%靠的是关停小火电厂、拉闸限电等手段,属于低碳发展中“不可持续的缺乏技术含量治理模式”。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进入本世纪以来,中国的重污染、重工业在产业构成中所占比重不断攀升。为达到经济发展目的,几近竭泽而渔。最令人痛心的是,我国缺乏足够开放务实的态度,面对低碳发展中的严酷事实。中国国务院研究室范必,刚在《新世纪》周刊撰文指出:中国对能耗、污染物的排放一直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统计体系。我国实行的是单方面的数据采集工作,不允许第三方机构介入,并其数据的来源与统计口径,均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至今未与全球同行主动接轨。
二、 印度模式的参照
再看世界另一大发展中国家印度。在那里,能源及低碳数据统计方面竟有相当多元和开放的评价体系并存。印度全境目前活跃着大大小小上万个关注生态环境、低碳发展的国内、国际非政府组织,他们随时调查监督着该国的有关情况。印度作为世界上的第二人口大国、第三大经济体(笔者注:按该国货币卢比购买力算得的GDP),印度单位GDP能耗强度只占中国的1/3。可从产业数据上看,印度在工业领域的能耗强度与中国不相上下。这说明印度之所以整体能耗强度偏低,主要是侧重发展第三产业的经济模式带来的结果。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但印度的经济模式也有其困扰。国际学者们纷纷撰文指出,印度现行的资本与技术密集型而非劳动密集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因过于惠及印度12亿人口的中上阶层,正在导致印度贫困人口持续居高不下,使该国缩小贫富差距的工作进展不理想。印度类似中国1978年所开始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从1991年拉开帷幕的。自1991年以来,印度连续这么多年实现了在全球仅次于中国的高速经济增长。但是印度至今仍有50%的就业岗位是由农业提供的,超过60%的人口仍生活在每天不足2美金的联合国所定贫困线以内。印度经济的高增长没能让最底层民众快速脱贫。这种经济增长模式,显然也与印度政府最高首脑辛格总理所倡导的“包容性增长”难以完全吻合,不能认为是把国家带入了一个可持续的良性发展轨道。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