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怎么利用资本市场推动低碳经济高速发展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孙国茂2013-04-15 06:30

如何利用资本市场,推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也是证券行业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借以碳排放指标和减排额度的重新分配,旨在建立新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和利益格局。可以预见的是,在不久的将来,国际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也将发生重大变化。对中国来说,这既是挑战,又是机遇。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应当抓住机遇,利用自身优势发展低碳经济,尽快建立我国的碳金融制度,这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需要,更是大国金融发展的需要。资本市场在发展低碳经济、建立碳金融制度过程中的作用举足轻重。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发展低碳经济对资本市场影响深远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低碳经济将改变现有的金融体系。碳排放,表面上是应对气候变暖的手段,本质上则是各国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和碳排放量所得到的额度——这类似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创设的特别提款权。碳排放权,目前仅仅是大部分发达国家的主动承诺,在即将产生的《哥本哈根协议》的规定下,未来世界各国必须遵循规定碳排放指标和减排额度。央行行长周小川曾表示:当前各国对于碳排放的谈判,最后都将折算为一段时间内对二氧化碳进行的数量限制,这就产生了配额及其分配问题。今后,各国国际收支平衡、贸易摩擦、汇率问题都会高度与碳市场联系起来。我们可以预计:在目前的这种美元继续衰落、欧元难以担当重任的国际金融体系下,基于经济实力、地缘政治等诸多因素进行多方博弈所形成的碳排放量,有可能成为未来重建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秩序的基础性因素。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 ng.com

其实,早在5年前以高盛为代表的美国投资银行界就先知先觉地预感到碳交易将对金融业产生深远影响,并带来巨大商机。高盛一方面向各个自然保护组织大量捐款,一方面游说政府和国会通过立法来限制碳排放量,并同时从各个方面做好了从碳排放交易、清洁能源开发中获得巨额收益的准备。现在,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美国已经开始行动了。奥巴马上台后,以“可再生清洁能源”为核心的振兴计划正在全面展开;他宣布将在今年底的哥本哈根会议上承诺减排;提名支持减排的新能源技术专家朱棣文出任能源部长;在失业率节节攀升的情况下却放手让通用汽车和克莱斯勒破产重组,彻底转轨为生产新型低油耗和电动汽车的企业……美国人这样做的目的决不仅仅是为了能源和环境,他们的最终目的是谋求能够继续维持美元占世界统治地位的新的基石!沿着这样一种思路,我们不难理解一切与碳排放相关的交易的全球定价权是何等的重要。所以,我们说,发展低碳经济必然要产生与碳交易相关的金融活动,即碳金融。换句话说,发展低碳经济必然要使传统金融转向碳金融。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低碳经济将极大推动金融创新。近几年,美国的金融创新乏善可陈。当前,华尔街式的金融创新主要局限于使用复杂的数学模型和金融工具对各种资产证券化。由次级抵押贷款证券化失败而导致的金融创新窘境,反映出在当前的金融制度框架下,华尔街金融创新已经遭遇到难以克服的瓶颈。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碳金融”虽然历史很短,却是近年来国际金融领域出现的一项重要金融创新。被称为能源行业思想先驱的彼得·C·福萨洛,早在三年前就在他的著作《能源与环境对冲基金——新投资范式》中说:金融模型现在已经发生了变化,包括更多的股权投资、商品交易,开始模糊了投资银行、风险投资和对冲基金的业务范围。推动金融市场发生很大变化的另一个原因是最近出现的“环境金融市场”,这既是导致金融市场变化的因素,也是新的投资机会。这里,福萨洛所说的“环境金融市场”就是碳金融。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的12000家对冲基金,管理着约20000亿美元的资产,其中超过5%的对冲基金选择和环境与气候相关的金融产品作为投资对象。但福萨洛说,这一数字还在快速增加。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