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低碳物流的发展现状
(一)我国物流业实现低碳化过程中取得的进展
多种运输方式打造低碳物流体系。目前,公路运输凭借门到站快捷高效的服务优势,占据了80%以上的汽车物流运输市场份额。随着汽车生产企业对成本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提升,单纯依靠公路的运输方式正在发生变化,从表1可以看出,2009年我国各种运输方式并存,其中民航占的比例最高,其次是公路、铁路等。广州本田开始尝试水运方式,采取专船专线方式 。多种运输方式的综合使用,节约了物流成本,减少了物流运作中的碳排放,有助于构建更精益、更高效、更环保的低碳物流体系。
企业开始打造
绿色供应链。企业成本的增加使其强化了环境意识,很多企业开始通过降低碳排放和提高供应链效率两种方式来打造
绿色供应链。在降低碳排放方面,建立“碳仪表板”,控制所有供应链环节的碳排放,在采购、制造、交付等供应链环节,建立监控体系,提高各个环节的效率。发展多式联运也是实现低碳排放的一个有效途径。在提高供应链效率方面,业界提出“精益就是绿”的口号,从供应链的管理流程中消除浪费,包括采用供应链分析软件和供应链网络设计软件。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_交^易=网 tan pa i fa ng . c om
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加快且运作条件改善。2009年,据易碳家杂志了解到,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我国实施总额4万亿元的两年投资计划,其中,铁路、公路、水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占到较大比重,建设速度明显加快。2009年全社会公路、水路、民航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3万亿元。新增公路通车里程12.1万公里。民航站楼总建筑面积增加66万平方米。全年铁路完成基本建设投资6000亿元,比2008年增长79%。多式联运加快推广,物流园区成为投资热点,这些都反映出我国的物流运作条件有较大改善。
(二)我国物流业在实现低碳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政策法规不健全阻碍了“低碳物流”的发展。我国目前之所以没有开展排放权交易,主要原因是没有开展排放权交易的法律依据。我国在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法律体系方面先后制定和修订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煤炭法、节约能源法、电力法、可再生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把法律法规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但这些法律法规制定的不够详细,不可操作。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0排0放^交-易=网 ta n pa i fa ng . co m
2.人们对“低碳物流”的认识不足。目前很多企业对气候变化的认识都停留在“节能减排”、“发展新能源”上,对于气候变化对行业发展前景的影响认识模糊,对
碳税、
碳金融、碳排放的监测、核查和报告等机制的可能影响不清楚。国家没有或较少出台相关政策对“低碳物流”的支持和激励,开展低碳物流不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反而会增加企业的物流成本。
3.物流管理人才短缺。物流业属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由多个环节组成。随着物流业的发展,对物流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也在提高,尤其对一线管理人才的素质要求也在提高。但目前的物流业现状是,物流管理人员素质偏低,有些操作人员是从搬运工、仓库管理员、装卸工而来。这些人员对操作原理、业务环节的衔接、作业流程、行业标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等知之甚少。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4.能源消耗大且污染排放严重。公路运输一直是我国最重要的物流运输方式之一。从表1可以看出,2009年公路的运输量仅次于民航,但比2008年增长的最多为9.4%,公路的货物周转量也仅次于民航,且其成本高,对能源消耗大,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汽车尾气污染。在我国大中型城市,汽车尾气排放已成为主要的大气污染源,并且汽车在不断消耗着地球的资源。机动车的燃料消耗成为吞噬石油资源的无底洞。
5.废弃物污染严重。我国对废弃物的处理水平相对于美、日、德等发达国家相当落后,如对生产垃圾和生活垃圾源头上的分类,可回收再利用的废弃物和不可回收利用的废弃物的分类处理都没有深入的宣传和严格的标准。就现状而言,城市里许多可回收利用的物资主要通过城市里废品收购站回收及小商贩从市内垃圾箱拣选和从住户处回收。而把废弃物物流作为盈利性服务的物流公司几乎没有。废弃物不仅威胁着城市,也在向农村蔓延,造成对环境的污染。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