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土壤污染与治理修复科技研发展望
土壤环境安全是支撑美丽中国和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基础。防治土壤污染,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人居环境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是我国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需求。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策略应针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重点区域、 重点行业、重点污染物的土壤污染问题,以“保护优先、综合防控、改善质量、安全利用”为土壤污染防治出发点,构建基于“基准化监管”和“净土化修复” 的土壤污染防治理论和技术创新、工程应用与管理支撑以及产业化发展的全链条式科技创新体系,建立多学科融合、多部门协同、产学研结合和国际合作的自主创新机制,培育具有市场开拓力和国际竞 争力的土壤修复企业,全面提升土壤污染防治科技水平,支撑和引领土壤污染攻坚战,抢占土壤污染防治领域的国际战略制高点,形成我国土壤污染治理体系,以安全健康的土壤支撑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25]明确指出,国家支持对土壤环境背景值和环境基准研究, 而且修复活动应当优先采取不影响农业生产、不降 低土壤生产功能的生物修复措施。建议未来重点研究方向如下:
(1)土壤污染过程、效应与生态健康风险。包括土壤环境污染物的多尺度效应及其转化的新方法和新技术;土壤圈污染物多介质、多界面、多过程耦合动力学机制与气候变化影响预测;区域土壤复合污染物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与环境质量演变;重大工程活动和自然及人为灾害的土壤环境影响;土壤中污染物与生物相互作用、致毒机理与调控机制;土壤污染的食物安全、生物安全与健康风险;原位强化生物修复技术原理等科学问题。
(2)土壤污染监测技术、风险评估方法和环境基准。包括土壤新型污染物与环境暴露分析方法;基于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区域土壤污染快速识别与环境信息传输处理方法;土壤污染高精度调查和智慧监测系统;土壤污染生态风险、健康风险和迁移风险评估方法及其在土壤环境基准中的应用;区域土壤环境背景值、风险评估本土化参数与土壤环境安全利用指标;基于土壤类型及利用方式下农用地土壤-作物系统污染过程-效应-风险-安全评估方法;区域土壤污染物生物有效性与环境基准/标准制定 等科学问题。
(3)土壤污染修复功能材料、绿色技术和智能装备。包括土壤污染的长效稳定/转化/去除和生物降 解功能材料;土壤复合污染阻控和修复靶向技术;土壤污染植物、微生物组[26]及其原位协同自净修复 技术;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现场原位修复的规模化智能装备;修复后土壤安全利用、评估与空间生态开 发技术;农用地、建设用地、矿区油田和军事场地 等污染土壤的靶向仿生、协同精准和智慧修复等绿色可持续净土科技问题。
(4)土壤环境信息管理系统与智能服务
平台。 在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京津冀、长三角、粤港 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建立区域土壤污染与环境质量演变长期定位研究基地和多区域多要素观测网络 系统;建立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国家土壤环境信息管理系统与智能服务
平台等区域土壤环境精准管理 与安全保障等科技问题。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