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盘锦市宜居乡村建设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情况纪实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碳交易网2015-12-18 09:19

提档升级,打造样本,不断丰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内涵

2015年,盘锦市在加快推进宜居乡村建设工作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提档升级,全力推进镇区建设、美丽村建设、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功能完善、产业发展、社会治安建设等工程,全力打造宜居乡村建设盘锦样本。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扎实推进美丽村建设工程。为实现今年年底前,全市所有行政村建成美丽村的工作目标,按照适度超前、因地制宜、循序渐进、集约节约的原则,注重突出地域特色,高水平编制了《美丽村建设规划》,各镇、村分别结合实际编制了宜居乡村建设控制性详细规划。实现了省级“规定动作”做到位,市级“自选动作”做精彩。其中,强力推进黑色路面、院落围(栏)墙、入户桥、村民广场和有超市、有燃气、有浴池、有公立卫生室的“四个一”等一批建设和服务工程,目前全市宜居乡村建设项目种类达到了20余项,全市美丽村建设更是呈现出标准高、质量好,特色显、亮点多、范围广、成效实的特点。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强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工程。以宜居乡村建设作为有效载体,盘锦市全面开启了城乡一体化发展新阶段。通过加快实施城乡一体化规划、一体化建设、一体化管理、一体化发展,加快农村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着力推进燃气、供水、生活垃圾集收运处理、污水处理、客运公交、通信6个方面城乡一体化工程,用坚实的步伐走出了一条符合盘锦实际、独具地域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发展新路。一是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城乡一体化,在全国率先启动了建设城乡一体的垃圾集收运处理体系,与国字号国企京环集团合作,在全市农村建立起“户集、村收、合资公司统一收运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体系,实现了农村生活垃圾管理规范化、专业化。二是推进城乡燃气一体化,今年年底前,全市农村群众天然气使用率达100%。三是推进城乡客运公交一体化,建设连接城乡四通八达的公交体系。四是推进城乡生活污水治理、供水、通信一体化,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全面发展。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 om

全力推进宜居镇区建设工程。紧紧围绕加强镇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强化镇区环境管理,严格落实镇区管理责任制。坚持规划先行,组织编制《宜居乡村建设发展规划纲要》和《镇区建设规划》,每镇打造一条高标准特色景观街路(商业街),全力推进镇区影剧院、综合超市、农贸市场、快捷酒店建设,大力发展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促进镇区和谐发展,镇区功能不断完善。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 o m

深入推进垃圾资源化利用工程。选择盘山县甜水镇南锅村和大洼县榆树镇曾家村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资源化利用试点。将农村生活垃圾分为厨余垃圾、可燃垃圾和其他垃圾,厨余垃圾就地堆肥还田,可燃垃圾送垃圾气化站制气,其他垃圾保洁员二次分类,资源化利用。目前,试点村95%的生活垃圾实现了资源化利用,村内达到了无垃圾填埋场、无传统垃圾箱、无垃圾的“三无”目标,村民环境意识和文明程度得到普遍提高。生活垃圾源头分类、资源化利用试点已经取得初步成效。目前盘山县甜水镇已在全镇推广,全市正在筛选出的26个行政村开展垃圾源头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工作。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全面提升宜居乡村建设整体档次。在全面巩固宜居乡村建设成果的基础上,牢牢把握提升和完善这个主题,实现了宜居乡村建设示范一批、提升一批、完善一批。通过高标准实施村屯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完善、农村产业发展等一系列提升工程,全力打造26个“生态良好、设施齐全、功能完善、产业发展、管理到位、宜居宜业”的示范村,提升63个行政村建设标准,完善187个行政村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全市宜居村建设工作水平,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构建宜居乡村建设长效机制。一是建立了市、县、镇三级常设管理机构和村屯维护管理人员队伍,确保各项建设实施到位、指导到位、管理到位。二是建立长效管理保障机制,市住建、农委、环保、畜牧、交通等市直单位结合实际,制定了21项长效管理制度,明确了层级职责,并做好日常监督检查;县区、经济区负责组织实施;乡镇作为责任主体,负责全面建设与管理。三是建立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将宜居乡村建设和管理资金列入市县两级财政预算。每年市本级财政列支1亿元、县(区)财政配套4000万元,投入每个村30万元,用于保洁员工资和污染治理设施日常运行维护维修费用。四是向镇村两级放权,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宜居乡村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整体水平。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 o 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