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标准化能够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水平。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农户小规模经营的基本格局,其生产规模和产品数量都不足以让标准化的价值得到体现,从而也很难对标准化形成技术上的需求,农业标准化也因此缺乏良好的发展基础。随着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水平逐步提高,农业标准化作为经营管理的技术手段,需要以农民组织化作为发展的基础。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通过发展专业合作组织,或以土地经营权入股,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合作形式,推动家庭经营向农户联合与合作、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体系的方向转变。这些转变可以对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促进规模经营,为采用集约化、标准化的节约生产技术奠定基础。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农业标准化提高了农产品效益。标准化生产中,按照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等产品质量标准、产地环境质量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组织生产、加工、储藏和运输,保证了农产品的质量,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农民收益显著提高。反过来,又鼓舞农民采用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使得节约型生产技术得到持续应用。这既改善了农业生产的条件,又有效保护了环境。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0排0放^交-易=网 ta n pa i fa ng . co m
农业标准化在我国日益受到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强调,在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中,要加快农业标准化工作。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要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发展节约型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实施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总体规划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加强农业生态治理。农业部2015年发布的《关于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指出,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现代农业建设,重要措施之一是推行生产全程监管,加快推进全国农产品质量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建设。
农业标准化是发展以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为核心的节约型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等农业生产模式的保障。通过标准化农业的发展,既可以促进资源和环境有效保护,使资源与环境的开发、利用、保护有机结合,又能解决农产品安全性问题,最终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