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难的化解之道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杨雪锋2015-08-25 12:04

面对日益严峻的水环境,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积极采取行动,出台治水措施。备受关注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相继发布,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也已经剑锋出鞘。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然而,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这对矛盾统一体不会在和风细雨中自然化解,而要经历转型之痛、升级之苦。治水需要巨额资金投入和先进技术支持,更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和健全的组织机构,做到有章理事、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技术成事。然而,由于水资源管理历史欠账太多,现有治水设施设备和技术条件运用远不能满足现实需要,而且针对复合型环境污染和系统性生态破坏进行的水生态环境修复所需投资也非局部地区财力能够承受;受制于长期以来环保让步于经济增长,涉水法律体系不够完善,政策宽松、制度打架,让治水者无所适从;九龙治水下机构重叠、职能交叉,在涉水利益上争先恐后,在治水责任上相互推诿。种种原因导致治水行动效果并不十分显著。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理念:治水之道关键在于治心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ai fan g.com

水环境恶化折射出社会良心的缺失。水资源耗竭、水环境恶化、水生态破坏、水安全失控,无一不是人类肆意攫取和无度挥霍的结果。在这个意义上,治水要治心,让心回归人水共荣的境界。治心重在重塑水文化、重建水生态伦理。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一是挖掘传统水文化精髓。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中蕴藏着博大精深的水文化。这种水文化是在天人合一的自然伦理观基础上人水和谐共生的水生态伦理,它既有传统农业文明的道法自然,也有现代生态文明的循环再生。老子在《太一生水》中说,“太一生水,水反辅太一,是以成天;天反辅太一,是以成地。”老子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中孕育着循环再生、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并以水为一切生命的本源。《论语·雍也》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意指水有其灵、动、柔、变,是智慧的象征。从儒家和道家的思想精髓中我们可以汲取丰富的水文化养分。中华文明因水而兴,有着悠久的水文化和治水历史,亟须深度挖掘。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0放_交-易=网 t an pa ifa ng . c om

二是培育新型水文化。水文化的核心是人水关系。新型水文化要求知水、懂水、爱水、惜水,合理用水,科学节水。新型水文化以水释人,以水品喻人品,水的灵秀柔顺之美和灵动善变之美隐喻社会公民高洁的道德情操和智慧的创意能力。新型水文化的社会价值在于让人们意识到爱水、惜水、节水是人水和谐、自然永续之道。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新型水文化倡导新常态下的水生态伦理。水生态伦理就是要树立人水和谐的水生态意识、人水共赢的水发展理念。新常态下的水生态伦理要求在经济增速放缓和结构调整条件下,社会对中低速发展能够持容忍态度和平和心态,对大自然要有感恩回馈之心,饮水思源,知恩图报,特别是对水资源的严格管理要常态化,摈弃以往对水资源的肆意掠夺、对水安全的刻意漠视、对水生态的无度消费。激发社会公众积极参与治水的自愿热情,各级官员要把治水看作造福百姓的功德之举,广大市民也要把节水护水视为建设美好家园的个人修行。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 ng.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