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的发展源于具有竞争优势的低碳产业及产业集群。对碳基能源的低消耗,对
碳中和、碳封存和碳捕获技术的密集使用,以及对新兴清洁绿色循环能源及原材料的充分利用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意味着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产业基础应该是低碳乃至非碳消耗的新兴产业或产业簇群。因为具有竞争力的低碳产业会吸引经济资源、生产要素等流入该领域或相关产业,同时形成分工明确、相互关联的企业、供应商、专门化的制度和协会聚集于某一区域,最终必定推动具有竞争力的低碳产业集群的形成。低碳产业集群在国际市场上会获得竞争力,给一国带来持久的核心竞争力。
低碳新兴产业体现技术的创新性和先导性,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及服务保障。低碳产业发展中技术创新是核心,技术的先导性是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在提高能源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强度。刘畅等(2008)对29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科技经费支出的增加有助于高能耗行业能源效率的提高,其中工业部门的技术改进是影响能源消耗强度的主导因素。因此,我们必须实行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提高产业项目环保准入门槛,特别重要的是要淘汰污染严重的落后工艺、技术和产品,引导节能技术和清洁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将低碳技术创新置于低碳产业组织环境。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0放_交-易=网 t an pa ifa ng . c om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背景下我国低碳领域布局策略
(一)加强领导且强化低碳产业发展规划的组织实施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组织协调机制,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职责和工作任务。建立发展低碳产业联席
会议制度,注重解决低碳产业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尽快建立健全低碳产业体系的统计指标、监测和评价体系,建立健全产业安全预警应急机制和政策实施反馈机制,优化低碳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做好专项规划、年度计划与总体规划的衔接,根据总体规划的要求,科学制定年度计划,分年度落实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对规划中提出的政策性内容,相关责任部门要研究制定具体的实施意见落实,确保规划的可操作性。建立规划实施监督考核机制,由人大、政府督查部门和政协相关部门组成联合考核组,分年度和中期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建立和完善规划评估修订机制,做好规划中期评估工作,落实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及重大项目等内容。
(二)加强低碳技术创新以构建产业自主创新体系
当今世界,以技术创新为导向的新的一轮世界低碳经济角逐已拉开帷幕。因此我们必须做到:贯彻落实相关关于加强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若干规定,做好国家、自治区技术创新、高技术产业化等项目储备工作;组织多方力量联合开展低碳经济关键技术的科技攻关,制定长远发展规划,优先开发新型高效的低碳技术;发挥资源优势,选择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汽车等众多产业作为重点支持的产业,及产业相关的新产品开发,新技术、新工艺开发和产业化;利用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承接企业的新产品和先进技术引进,充分利用国内外、区内外的科技人才、技术资源和市场,多渠道实现低碳技术引进。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三)设立低碳产业导向资金以打造融资平台
多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设立低碳产业发展导向资金。在整合重大战略低碳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基础上,重点支持关系低碳产业全局的关键领域、战略性新兴低碳产业的领头项目以及欠发达地区低碳产业发展;用好节能减排、“双转移”以及现有支持自主创新和低碳产业发展的各项专项资金。广辟社会筹资渠道,引导和带动社会民间资金投入现代低碳产业体系建设,设立高新技术低碳产业投资基金,争取国家支持募集建立若干低碳产业投资基金。积极推动国有企业和优势中小企业上市融资,稳步发展企业债券市场。建立低碳产业投资基金,逐渐完善低碳产业投资公司内部运营机制,确保投融资工作加快推进;鼓励发展私募股权融资基金、风险创业投资基金,探索发行用于基础建设的项目收益债券,开展保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试点。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 ng.com
(四)培育和发展骨干龙头企业以提高本地企业核心竞争力
做好骨干龙头企业的选择、认定,培育、引进一批工业、农业、服务业骨干龙头企业,重点培育一批加工主导型和流通主导型龙头企业,选择培育发展一批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支持在市区的骨干龙头企业的搬迁改造,到开发区、工业园区继续扩大规模,利用原有土地建设研发中心和发展都市型工业,鼓励现有龙头企业在开发区、工业园区投资开发新的项目或建立特色产业园区,鼓励园区内中小企业向专、精、新、特方向发展,为骨干龙头企业做好配套服务,从而提高产业集聚度,形成产业集群优势;努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本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施自主创新行动计划,健全行业、区域自主创新服务平台,实施自主创新重大科技专项。加大骨干龙头企业研究开发投入,提高骨干龙头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力研究和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和专有技术。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