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碳排放量的精准计算仍是难点
那么,未来碳排放数字化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张亚龙认为,未来的趋势是构建一套行为数字系统,这个系统的搭建是基于数字基建能力,需要有数字的不断导入和积累,这个过程预计需要3~5年。
“因此,当务之急是对大众的市场教育,让大众有更多的减碳行为,而改变则意味着数字集成。”张亚龙表示。
在张亚龙看来,碳排放数字化这一套系统运行以后,数据逻辑会更完善,再优化方法论,就可以正式由政府来推进。未来再通过运营去形成真正有用的方法,通过
方法学撬动资本市场,形成真正的交易闭环。
最后,谈及碳排放数字化搭建的难点,张亚龙称要考虑当下中国社会排碳的特点。受工艺限制,现在的工业排碳量居高不下,这是第一个难点;第二个难点是全生命周期的数字模型不够精准,从原料到最后变成废弃物,整个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监测能力还很弱,核心问题就是供应链的碳排放量很难算。
从与张亚龙的对话中能感受到,目前中国的碳排放供应链传导机制发展十分艰难,而这正是行业减碳的关键。张亚龙表示,行业的供应能力不能达到减碳目标,企业也无可奈何。然而,一旦有企业实现减碳,行业内的其他企业会迅速响应,没有实现的企业会被淘汰。
“减碳会导致产业链发生一次变革。”张亚龙最后总结道。
【张亚龙个人简介】
张亚龙,理学博士,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双碳工作委员会执行会长,零碳学院院长,深圳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科创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山西省可持续发展学会会长。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外导师,腾讯创业导师,南方周末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特聘专家、碳中和委员会专家,暨南大学—南方周末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理事,深圳可持续发展国际智库成员,中欧—深圳可持续发展创新中心主任,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智库专家,PRME(中国)委员会委员,获“深圳市十大青年领袖”荣誉称号。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