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环交所何锦峰:西部碳市场有待挖掘,创新技术助力绿色金融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碳交易网2021-10-12 10:12

碳中和行动与ESG投资相互促进,数字技术创新赋能绿色金融

 
界面新闻:在“30·60”目标下,国内众多机构开始纷纷加入联合国责任投资原则组织(UNPRI)。作为全球ESG投资理念的主要倡导者,UNPRI旨在推动投资机构在投资决策中纳入ESG因素,同时帮助其提升ESG投资能力。而在近70家中国签署人中,四川环交所是其中唯一一家交易机构,当初是在怎样的契机下加入UNPRI的?
 
何锦峰:我们加入进去得益于三方面的因素,首先,四川环交所一成立,就得到了国际市场的关注。这是有原因的,就像我刚才讲的CDM项目,我们当时在全国第一,CDM项目形成的核证减排量CER的交易都是在国际市场上完成的。其次,我们对碳市场有更加科学理性的认知,四川环交所在成立之初就考虑到碳市场是先有国际市场才有国内市场。所以我们一开始就同时关注国际国内市场,同时关注配额市场和自愿减排市场。再一个,就是为应对气候变化,UNPRI的6项原则和ESG投资理念高度契合,符合我们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就有了签署UNPRI的意愿,当然也很感谢UNPRI的认可。
 
界面新闻:您怎么看待目前中国碳中和行动和ESG投资二者的关系?
 
何锦峰:我觉得二者是相互促进的,一方面ESG投资为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提供资金保障,另一方面,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又为ESG的投资者们提供了市场空间。
 
界面新闻:四川环交所搭建的“绿蓉融”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具备绿色识别认定、绿色技术交易、ESG评价等核心功能。在ESG评价方面,四川环交所的评价标准是怎样的?从2019年上线到今天,“绿蓉融”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何锦峰:这个平台在搭建后,最初是省发展改革委,省经信厅,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及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几个部门制定了一个初期入库标准。但在实践之后,省里决定把这个标准进一步完善细化,建立四川省的两个地方标准,一个是绿色企业服务导则,一个是绿色项目服务导则。在绿蓉融上专门做ESG评价的还不多,主要是通过绿蓉融发布资金的需求信息,以及资金供应信息。
 
在成果方面一是制定了绿色项目的认定标准,另一个是绿蓉融和人民银行的系统天府信用通实现了联通,给企业的融资金额应该超过了28亿。
 
界面新闻:四川环交所除了绿蓉融这个项目外,点点碳中和也是个比较有特色的项目,它和广东的碳普惠有什么区别吗?
 
何锦峰:广东的碳普惠和成都市机制“碳惠天府”机制更有可比性。碳普惠最初是专注于公众的碳减排,后来再和广东的碳市场形成一个对接的机制。成都的碳惠天府是双路径,一是项目碳减排开发运营,类似于CCER的方式。二是公众碳减排积分奖励,类似于广东碳普惠。
 
界面新闻:点点碳中和与碳惠天府的碳排放计算机制,和环交所推出的温室气体排放云计算报告系统有关联吗?
 
何锦峰:点点碳中和承担了成都“碳惠天府”机制交易平台职能,也是面向机构和公众的基于购买碳信用抵消碳足迹的碳中和平台,碳排放计算主要应用在衣食住行用等更微观层面,云计算报告系统算不了这些微观的。云计算系统是根据国家发布的24个行业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完成了信息化,当然也有一些原创性的核算和分析在里面。相当于环交所拥有微观和中观两个碳排放计算系统。
 
界面新闻:除了点点碳中和、云计算系统,四川环交所在创新技术方面还有做哪些的一些尝试和努力吗?
 
何锦峰:现在,我们重点就是推动绿蓉融和点点碳中和两个系统的建设,这两个系统对我们来说算是初创的品牌,已经有一定的品牌影响。我们下一步要把它建成一个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要把财经政策、ESG等这些全部集成在这个系统里。
 
那除了要用到云计算之外,我们在考虑将绿色企业和绿色项目库智能化。现在入库的方式相对传统,效率不高,再者,中间的人为因素如果多了,客观、中立性很难得到保障,因此很有必要综合应用云大智链等信息科技和金融科技不断完善、优化和强化我们的既有系统。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相关阅读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